第1358页

但是因为出身弱势地区,所以在郭氏故吏群体的内部也被看作后进生,被青兖冀三州出身的郭氏故吏压制,轻视。

顶级的政治资源当然是先由他们挑选,然后才能轮得到他们这些出身弱势地区的郭氏故吏们。

在过去数年的官场生涯里,诸葛瑾也数次体会到了这种三六九等带来的压制和郁闷。

进入尚书台是他的请求,在郭鹏尚未称帝的时候他就进入了尚书台的前身,在程昱手底下工作,这还是郭鹏亲自下令调遣的。

但是郭鹏称帝以后,他拥有数年工作经历的优势,却没能进入尚书台的一线掌权梯队。

他被分入民政部之后,尚书和侍郎没他的份,甚至连八部内部再细分的分管部门的员外郎都没捞到,只能往后排。

最后诸葛瑾排到了员外郎的副职。

就因为他出身徐州,在郭氏故吏及其亲属团体这个【大家庭】之中,只是微末之位。

但是好歹也是洛阳京官,中枢官员。

那些不是郭氏故吏的弱势地区出身官员连洛阳的京官官职都捞不到,无法享受洛阳便利的生活条件和优越的政治资源的倾斜。

甚至京畿地区的官职都捞不到,偏远地区倒满满的都是这些人在做官。

这让诸葛瑾一度很郁闷。

要不怎么说人比人气死人呢?

崔渠案中的主要犯事人员崔渠年纪比诸葛瑾小,但因为崔琰和田丰的关系,使得非郭氏故吏的崔氏一族也得到了田氏的照顾。

借由半个外戚的身份抄了近道,刚进入官场就是工部下属虞部员外郎的副职。

诸葛瑾的升迁之路遥遥无期之时,崔渠已经提前预定了大好前程,甚至可以把手伸到吏部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