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7页

自己能保证带领子民们度过最初的危机,后面的危机就需要后世之君了。

他们到底行不行,能不能办到,会不会让冀州百姓挨饿受冻?

他们还能不能稳妥的掌控屯田村庄,稳妥的储备战略储备粮,稳妥的让黎民百姓度过危机?

郭某人在北方的安排和经营到底会不会因为他们的胡搞乱搞而彻底破产?

这是郭某人不敢确定的。

要是真的到了那个地步,没有强大的运力的情况下,必然造成冀州百姓大规模南下逃难的现象。

会死多少人就真的不好说了。

不能把希望全部寄托给后人,不能过于期待后人主观能动性。

有些事情前人做不好,也不能责怪后人做不好,更不能认定后人一定比前人要强,就心安理得的甩锅给后人。

魏帝国从建立起来的那一天起,或者说从郭某人死了以后,大抵上就是在走下坡路了。

他觉得自己必须要留一手。

为了后来的子民们不会挨饿受冻,提前给他们准备一条生命之路,或许并非不可行。

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如果后面真的发生了什么可怕的不可预知的情况,导致整个北中国都遭了灾,这条大运河也是北中国百姓们的生命之路。

宁可在这个时候忙一些,受点累,甚至冒点风险,郭某人也想着为后人多做一点什么。

尽量多做一点,让他们少吃点苦,少受点灾,有口饭吃,有件衣服穿。

他们真的很苦很难,不应该更苦更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