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2页

也就是枣祗对这个事情有所预料,于是站出来表示支持。

“近年来户籍人口统计越来越多,人口增长速度之快前所未见,而陛下要求每人必须登记正名入户籍,若是只用单字名,便会出现很高的重名现象,于朝廷统计不利。

今后我魏户口若越来越多,重名者也会越来越多,一个张三也就罢了,千百个张三,谁知道谁是谁?这样一来,对朝廷统治会很有很大的麻烦,不得不考虑到这样的问题。”

枣祗开口说道:“陛下此举,有利于国。”

枣祗表明了支持的态度,然后郭鹏看向了其他人。

比如礼部尚书崔琰。

崔琰感受到了郭鹏的目光。

他只好硬着头皮站了出来。

“陛下,臣以为,单名为贵双名为贱这种事情已经有上百年的时间了,已经成为习俗,是所有人都认同的事情,骤然改变,恐怕会有一些阻力,会有很多人感到疑虑。

而且最大的阻力不在重名,而在避讳,按照礼制,后人当为前人避讳,当为君上避讳,若是二字名,则避讳的范围会大大增加,会给后人带来更大的麻烦。

若遵循礼制,为尊者避讳,则双名断不可行,若是不行双名,如枣部堂所言,这重名情况也的确令人为难,该如何改变,恐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决定的事情,臣请陛下三思。”

崔琰说的虽然不那么好听,但是也的确是实话。

从春秋时代【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开始,避讳就是后来所有人的烦恼。

但是对于君主专制来说,这也是一种助力,从各方面提醒着人们要注意上下尊卑,利于统治,是封建伦理体系中的重要一环。

避讳是一个大命题,内涵很多小命题,比如国讳、家讳,圣讳,内讳,宪讳,个人讳等等,种类十分繁多。

随着时间推移,封建君主专制日益加深,避讳的规矩也越来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