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5页

崔琰就是其中之一。

公府复试归礼部负责,这是礼部的重要职权之一。

礼部选出来的优秀人选才会交给吏部去安排职位,也是因为掌握了这个职权,使得有人认为礼部在某种意义上可以和吏部分庭抗礼。

甚至有人因此得出了郭鹏看好崔琰,有让崔琰做下一任尚书令想法的结论。

崔琰自己不敢这样想,但是他也有些期待,可是这样的期待随着此次东窗事发,让他觉得这样的期待反而对他不妙。

思来想去,崔琰决定立刻上表为自己申辩,争取解释一下自己的无辜和无奈,看看能否降低一下自己受到的影响。

自己一个人身后还有一些门生故吏,自己倒下了,这些人也讨不到好处,清河崔氏的势力刚刚要起来,就要面临这样的打击?

崔琰顿时急切了起来。

第0910章 陛下划定的线你不能越过去!

在这样一位皇帝手底下拉起属于自己的势力不是简单的事情。

崔琰自己心里也清楚,清河崔氏也远不如当年的汝南袁氏和弘农杨氏,也不如颍川的荀氏和陈氏。

更别说现在这几家要么衰落大不如前,要么干脆已经消失在历史的尘埃之中了。

袁氏和杨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他们都已经消失在了历史的尘埃之中。

荀氏和陈氏,颍川顶级士族,中央三公的绝对优秀候补人选家族,现在也已经衰败,大不如前。

尤其是荀氏,因为犯了皇帝的忌讳,站错了队,被皇帝连消带打,打的损失惨重,几乎打回原形。

现在荀氏全族只有一个荀攸在参谋台老实办事,几乎等于工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