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2页

这一点,相信大家是心照不宣的。

而且就东汉士人歧视压制军人的传统来看,郭某人并不担心他们会在军队里拥有什么势力。

这年头,都是优秀的军人卯足了劲儿往士人转型,比如河内司马氏,司马懿的本家,除此之外,还从没听到过士人往军人方面转型的。

等他们反应过来想要转型的时候,估计已经来不及了,军校已经确立了。

中央的具体架构郭鹏就确立的差不多了,重用内阁,分化尚书台,垄断参谋台和御史台,以此提拔寒门豪强和黎庶,打压士人。

定下这个基调。

而在地方,郭鹏没有大动干戈,地方依然是州郡县乡村五级制度,其中州刺史和郡太守依然具备辟召属吏的资格,这是郭鹏暂时无法撼动的。

州刺史那边倒无所谓,毕竟被郭某人剥夺了军权和财权之后,只剩行政权的州刺史掀不起什么风浪,郡太守其实也差不多,但是二者具备的辟召之权依然是很大的隐患。

地方政府的开府之权是建立在东汉与豪强共天下的基础之上,郭鹏是被迫继承这个规矩的。

因为东汉的不作为和虚弱的小政府,郭鹏必须要为他们擦屁股。

其实这种制度的建立也是有实际意义的,掌握资源和人口的都是地方豪强,你官府不与豪强合作,就不能很好的治理地方,所以才要把权力分给本地人,这是郡太守开府的实质。

州刺史开府也是差不多的,只是在汉末乱世的背景之下,开府变成了郡守和此事笼络当地军事人才参与争霸的渠道,变了味儿。

本来开府是为了维护统治的。

而且在这样一个交通讯息极其不畅通的时代,交通和讯息传播速度是限制君主集权的一大因素,所以郭鹏从掌握地方开始就特别专注于修路和建设驿站以增强讯息传播速度。

多年下来,他在中原修建了相当发达的交通网,并且将之延伸到了河北,继而延伸到了并州和幽州,又通过战争延伸到了关西和扬州。

增强交通,增强迅速传播能力和速度,是增强中央集权的重要方式,而通过对讯息和情报的掌控,郭鹏可以很明确的感受到权力的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