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8页

土地、人口、耕牛等等这些重要的生产资料都在士族豪强手里,他们不能光明正大的去抢夺,无法屯田,便只好采用州郡征粮制度。

什么时候需要粮草了,就给了一个指标,下令州郡官员征收粮草供给军队使用。

一般而言地方都会尽力配合,不会和军阀作对,要是做对的话,军阀会以武力胁迫,州郡官员的下场也是很难看的。

不过用这种方式得到的粮草很不稳定,很依赖于这样的方式的话,军队的粮草就不能得到稳定供给,战时稍微能吃饱一些,不打仗的时候,饿肚子也就是经常发生的事情。

所幸袁术的军队驻军在水网密布的地方,可以靠捕鱼来填肚子,也可以上山采摘浆果,还可以成群结队的打猎,搞得和不懂耕种的原始人一样。

袁术的确是打土豪抢劫豪强了,但是那是他自己享用的,高官享用的,和基层士兵没太大的关系,正如老板有钱不等于员工有钱一样。

底层士兵该饿肚子还是要饿肚子,想吃一口热乎的粮食没那么容易。

而就算在战时,遇到不配合的郡县或者是实在没什么粮食的郡县,也凑不到足够的粮食。

袁术就遇到了这样的情况。

自己直属的一些郡县已经基本被榨干,再搞下去人就活不成了,袁术无奈,只好向其他的郡县征集粮草。

以自己自封的扬州牧和长安朝廷的卫将军的名义向各郡县征集粮草。

其中征集到庐江郡的时候,给出的标准是三万斛,不算太多,但是庐江太守陆康是个硬骨头,不好啃。

当时袁术囚禁朝廷使者马日磾致其死亡的消息散播开来,陆康大为恼火。

又因为袁术到处劫掠豪强,打击庄园和坞堡,威胁到了当地豪强士族的利益,所以他视袁术为仇敌,拒绝了袁术的要求。

不止如此,他还写信,以汉灵帝时朝廷封的庐江太守的身份嘲讽袁术自封的扬州牧,骂他不伦不类,名不正言不顺,无耻之极之类的。

袁术本来征粮就很困难,现在居然还有人辱骂自己,瞬间爆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