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7页

他的兖州刺史实际上还是郭鹏任命的,两人有主从关系,于是他以兖州刺史的身份大力推动屯田政策,帮助郭鹏掌握兖州。

尽管如此,也就是郭鹏直接派自己人掌握的四郡国能大范围推开屯田政策,其余四个郡国也就是做做表面工程,应付一下刺史的政令而已。

尽管如此,郭鹏在兖州的权力和地位还是毋庸置疑的。

所以到了初平三年的三月底,幽州和长安的局势都将发生巨大而影响深远的变化的时候,郭鹏已经是名副其实的两州之主了。

身份地位提高了,实力也会随着增强。

掌握了大量的资源之后,郭鹏就顺利的扩军,在兖州范围内裁撤老弱兵员,将他们发回原籍务农,或自耕,或参与屯田。

之后,挑选精壮之士加入军中,包括原来的兖州兵和原来的黄巾军,从中挑选精壮,打散之后编入原来的青州军之中。

这项工作完成之后,郭鹏就将军队扩充到了十万人左右的规模,在卢县设立了新的练兵大营,将新兵纳入其中加紧训练。

这十万人不全是征战四方的纯战兵。

有三万左右是地方的郡县治安兵,他们执行地方守备和治安任务,不负责四处征战,但也是需要参加军事训练,遇到战事也要打仗。

其余的七万左右才是真正的战兵,完全脱产,专司征战,一旦有战,立刻奔赴过去战斗。

郭鹏用屯田得到的粮食养他们,给他们发饷钱,使之成为完全听命于自己的职业军队。

现在天下诸侯里可以养活这样规模职业军队的,只有郭鹏一人。

因为他的屯田规模够大,而且越来越大,粮食收获越来越多,并且还有足够规模的可以掌控的民夫可以征调来运粮,确保战时后勤。

古代征战,『兴师十万,出征千里,不得操事者,七十万家』。

出征一千里远的地方,出动十万军队,要七十万户百姓来确保兵员和后勤,以那个时候的生产力和交通情况来看,这都是少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