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页

为了自己的理念而死,或许真的是一件幸福的事情,郭鹏甚至不知道自己会为了什么而死。

不过这一切都不重要,郭鹏还有时间,还有很多时间可以利用。

利用这些时间来打响名气,来增加自己的学识本领,扩展人脉,这些都将在未来的乱世之中成为他生存的资本。

所以,他不会浪费一丁点的时间在没有必要的事情上,他有极其明确的目的导向,有极其明确的前进方向和目标,他会为此不断的前进。

太学内的大讲堂还是那样的枯燥无味,严氏博士的高徒们努力装出一副学富五车端庄持重的样子,却只会照本宣科,讲出来一些冗长枯燥的东西,拘泥于『家法』,叫郭鹏听了就容易打瞌睡。

臧洪就不一样,他直接就睡着了。

直接睡着的人也不在少数,认真听讲的人或者装作认真听讲的人并不太多,而这一切,对于正在讲经的高徒来说,或许也是寻常事,见怪不怪了。

太学里便是如此的宽松自由,反正家法传承已经在私下里进行过了,下一任博士是谁,郭鹏不知道。

但是郭鹏知道,下一任博士一定不会在讲堂内的这些人当中,自然,也包括自己。

所以,他义无反顾的投入了蔡邕的怀抱,太学讲经结束之后,驱车直奔东观。

东观是宫廷中贮藏档案、典籍和从事校书、著述的处所,位于洛阳南宫,建筑高大华丽。

最上层高阁十二间,四周殿阁相望,绿树成荫,环境幽雅,藏有五经、诸子、传记、百家艺术,也就是此时的中央图书馆。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终此一生都不可能看到那么多的藏书,那么多的著作。

郭鹏看中蔡邕的地方也就在于此,他是东观的负责人,郭鹏与他产生联系,便可以进入东观读书。

东观内的藏书之多冠绝天下,而且很多都是孤本,独此一分,别无他家,后来在雒阳战乱之中,东观被毁,大量孤本典籍也被付之一炬,堪称惨剧。

那个时代可没有刻印的技术,所有书籍全靠人手传抄,抄了几份是几份,不到一万字的还有很多人抄写,字数多了,几个人有那个功夫抄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