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页

“见过贾参军。”

大腿来了,许多多行礼,然后说道:“还请参军指点。”

我指点个毛线!

只是看了一眼,贾平安就觉得自己在书法上压根就没有一丝天赋,被碾压的很惨。

“有个事。”贾平安坐下,拒绝了茶水,“帮某查查王琦那帮子人,最近可有什么异动。”

许多多看了他一眼,微微垂眸。

“那王琦厉害,手下人手多不打紧,若是两边厮打,他们有官府护佑,咱们……打输打赢都得被弄进去。”

“某知晓。”这种官方庇护的阴暗势力让人忌惮,那些高喊着生不怕不良人,死不怕阎罗王的恶少们面对关陇小圈子的恶犬时,依旧要退避三舍。

“这有危险。”许多多在斟词酌句。看得出来,最近的刻苦学习让她的身上多了些别的味道。

“你想去读书?”贾平安觉得很有趣,“若是愿意,某可以给你寻些书来。”

这个时代的书籍传播最普遍的方式就是抄写。

有人说科举在大唐很给力,给了世家门阀一击重击,可实际情况是,科举在大唐,至少在目前的地位很尴尬。

读书很难,家里没钱就别想了。就算是家里有钱,县学和州学的先生能力参差不齐,跟着学可能成材,更有可能耗费时光。

而书籍就是第一道难关,你只能去寻找抄写。而后来每每有人拿着前辈的经典书籍来修正,原因就是抄写时容易出错。

老贾家为了给贾平安在乡学里读书就耗尽了大半本就不算丰厚的家产,若是他再去县学和州学……老贾家倾家荡产都供不起。

许多多倒是个人才,至少写字的天赋能让贾平安捂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