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72页

新书[校对版] 七月新番 1565 字 2023-03-17

那便是茶和糖。

茶是蜀中老特产了,涪陵、什邡、南安、武阳、江阳皆出茶,蜀人将其与姜桂之类放一起煮,以此消暑解乏。从汉宣帝时的王褒,到近世的扬雄、严尤等蜀中名人,皆爱饮茶,但并未能在中原兴起风尚,甚至被长安人鄙夷为“蛮俗”,可气得蜀人不轻……

但随着扬子、严尤的高徒第五伦做了皇帝,情况就不一样了,或许是受老师习惯影响,第五伦一个关中五陵人,竟对茶情有独钟。古有齐桓公好服紫,则一国尽服紫,魏国朝野跟风效仿。于是巴蜀土豪们惊喜地发现,自家的茶园茶山成了香饽饽,贩往长安、洛阳能卖高价。

一时间巴蜀种茶之风盛行,连无地佃农庶民都上山霍霍野茶,甚至有以树叶冒充的——魏国的老爷们懂个屁的好茶,给他们猪草也吃不出来!

而江阳城中,炒茶制饼的产业也如雨后春笋,处处能闻茗香,马帮船队载满茶饼,赶赴京师。

糖则是新产业,这江阳的沱江两岸,本就有许许多多的黄柑,也就是黄皮甘蔗,与交州的“都蔗”,江东的“素榛”一起,并称为天下三大名柑。不过各地食甘蔗,要么是直接剥皮上嘴啃,亦或是榨其汁曝数日成饴,作为调味品,这种吃法年代悠久,还被屈原写进了楚辞中。

唯独交州那边,才进一步以甘蔗制粗糖,谓之石蜜,汉高祖时就上贡过中原。但因为音讯不便,技术交流极其艰难,直到第五伦亲巡巴蜀,见到沱江两岸挺拔的黄柑园,这才加以指点:

“予素来知晓,蜀人好甜,然蜂蜜难得,饴糖又耗费粮食,何不效交州石蜜之法,也用黄柑制糖呢?西可使蜀中坐享甘味,东能贩于荆州中原,多此一物,或能复振益州货殖。”

皇帝陛下指出,发展糖蔗生产,是实现江阳县、犍为郡财政增长、百姓增收的重要途径……他还贴心的给当地派来朝廷工匠,试制石蜜成功,于是郡府、县寺立刻着手操办,开设工坊,扩建甘蔗园,甚至还干出“改稻为蔗”的混账事来,闹得不少农夫家破人亡。

但无论如何,蔗糖业的第一个试点,总算在益州建起来了,获益的仍是占有生产资料的土豪、商贾,他们对魏朝和第五皇帝赞不绝口,纷纷说:“公孙述这等庸主,只知铸铁钱与民争利,而真正的圣天子,能为吾等‘小民’创利!”

如此一来,当地对魏朝把持盐税的抱怨,也没那么大了。

依靠盐、茶、糖的税收,加上关市之征,江阳县才能在短短两年间迅速振兴,以一县之力,占了全郡近半赋税,甚至能替国家供应上万军队。阿云听说,这让郡首府僰道(今四川宜宾)很没面子,郡守已向益州刺史申请,把郡府迁到江阳来……

江阳再繁荣,阿云只能偶来体会,他大多时候,都待在符关练兵。

和江阳很像,符关也是长江与某条支流的交汇处,不同之处在于,这河来自南方的牂牁郡,其名字叫“鳛(xi)水”。

在后世,它还有个家喻户晓的名称:

“赤水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