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8页

新书[校对版] 七月新番 1388 字 2023-03-17

就算如此,也应该用传统的夯土之法啊,这些泥浆靠得住么?怕不是给刺客机会罢!

直到走到下一处,这里是数日前就灌满的版筑,工匠士卒将木板一点点拆下来,又在太阳下暴晒许久,已经成了城墙一角的形状。

“桓卿、杜卿,去摸一摸。”

在第五伦的命令下,桓谭、杜诗上前试了试这墙壁,旋即发出了“咦”的诧异之声。

和想象中不同,这墙壁颇为坚硬,有军校不信邪,甚至拿起旁边锄头猛地一砸,却只震得双手发麻,其坚固程度,远胜于夯土!

而杜诗则激动起来,他隐约知道,皇帝为何要向自己展示此物,而它又能派上何用了。

“没错,此物或可用于协助治水。”

第五伦指着这工艺粗糙,还有待改进的土法水泥,给它取了一个新名字。

“既然此番治河,是要上承大禹之功,予愿名之曰……”

“息壤!”

第627章 千里之堤

作为被天子寄予厚望的水衡都尉,杜诗其实更擅长于运用水利,而非治理水患。

为了不负皇帝重托,他过去几年没少翻阅与治水有关的书籍,诸如历史悠久的《禹贡图》、刘歆收集编撰的《山海经》、还有对上古至汉武时沟渠之事做了大总结的《史记·河渠书》。第五伦也放开了天禄阁,让杜诗尽情搜寻有用的资料。

杜诗在山海经中,就看过这样一个故事:上古时洪水滔天,鲧偷窃了天帝的息壤用来堵塞洪水,遂被处死。鲧的遗腹子大禹成人后,继承父业,继续与泛滥的大河斗争,也用上了息壤。

他当时就好奇,这息壤究竟是何种神物?而在另一本博学之书《淮南子》中,杜诗找到了答案。

据说息壤这东西,筑为堤坝,可以随着水势自行增长,无穷无尽,故可以塞洪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