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8页

新书[校对版] 七月新番 1381 字 2023-03-17

……

经过这场不太愉快的小宴,让第五伦看清了田况此人,收回了那些打算“离间”王莽和田况的话语——他能告一次状,就能告第二次。

堂堂封疆大吏,曾阻赤眉不敢入青州,若不愿西行,家眷也不在常安,直接反了,王莽都奈何不得他。然朝廷一封诏令,田况就孤身一人入朝,这份毫不迟疑,这份至今不悔,这份还想争着为朝廷效力,看来眼前的人,才是真正的大新忠良啊!

而宴席上陪坐一旁的王隆亦告诉第五伦:“探汤侯是在嫉恨伯鱼啊,听说皇帝亦曾召见过他,倘若伯鱼不来,这南征偏师之帅,非田况莫属!”

第五伦顿时了然,于是接下来穿行于师尉郡的路上,第五伦遂用心观察其田况的辖区。

师尉郡和第五伦的老家列尉郡,合在一起,就是汉朝的“左冯翊”,各辖十县,而师尉郡前临沙苑,后枕浒冈,密迩河中,常为孔道,有洛水穿行,是战国时秦、魏争了上百年打出狗脑子的“河西”之地,也是从关中东去冀州的必经之路。

虽然田况情商极低下,但他昔日能力阻赤眉却绝非侥幸,不得不说,师尉郡在其治下确实被管得井井有条,近年来关中盗贼频发,独师尉安定。是因为田况给豪强大姓放了权,使其自练乡兵,又多派督邮亲信巡视郡中,管得服服帖帖。

“田况治师尉一年有余,他虽是外籍客吏,却颇得本地人望,豪强拥护,振臂一呼,可聚万人。”

这田况,俨然是自己回程时的一大绊脚石啊。

一时间,第五伦只如芒刺在背,开始思索是否有什么“非军事手段”能解决田况之患。

四月下旬时,他们已经深入了师尉郡,两条平行的大沟渠出现在千里沃野上,这便是郑国渠和白渠,将泾水、洛水这两条关中干流连接起来,使得中间原本干旱缺水的地域也得灌溉,得良田万顷。

是故当地民谣唱道:“田于何所?池阳谷口。郑国在前,白渠起后。举锸为云,决渠为雨。泾水一石,其泥数斗,且溉且粪,长我禾黍,衣食京师,亿万之口。”

第五伦亦久闻郑国渠、白渠之畔的富庶,粮食亩产远超他处,天下的粮仓是关中,关中的粮仓是两渠,若非他们,以关中这开发过度越来越贫瘠的十一之地,如何能养育十三之民?

但这次途经时,第五伦看到的却是不大一样的景象。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旱地里粟苗青青,须得追肥;去年种下的宿麦穗子开始发黄,再过一个多月就要收获了,灌溉不能停,还得赶着不断和人抢食的麻雀,都是需要很多人力的活。

可田间地头,却鲜少看到青壮劳力,农忙的主力军反而是老弱妇孺,都弯着腰努力锄草,拎着重重的桶给沟渠灌溉不到的地方浇水,勺着家里打来的大粪,希望土地恢复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