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非看着面前的年轻人,实在不明白,他对老师为什么研究的如此透彻,甚至有些地方比自己还要清晰,韩非将老师的手稿送给了这位年轻人,韩非认为,能继承老师衣钵的人,只有面前这位年轻人。尽管他都没有见过自己的老师,张良在得到这些手稿后,继续钻研,随即,又有人找上门来,却是大臣赵高,令人将一部赵括与吕不韦的言谈经过送给了张良。

张良就安心的钻研,他当初得到了黄石公留下的与武成侯论,从而开始研究其中的道理,研究了很多年,张良完成了对马服书的注释……他自己也没有想到,自己会如此着迷,越是研究,他就越是敬佩武成侯,他不只一次的抱着马服书痛哭,直呼“没有人明白啊!”有人说,他是因为没有能当面见到武成侯而哭泣,有人说,他是因为感慨君侯的贤德而哭泣。

张良就这样开始了钻研,越是钻研,他的学问就越是高,从赵括留下来的那些书籍里,张良找到了无数东西,包括军事,政治,文学,天文,地理……他一一学习,不敢说完全继承了武成侯,却已经是走到了杂家马夫学派的顶峰,成为了新一代的学术大牛,始皇帝召见他,跟他言语的时候,据说始皇帝都被吓了一跳。

始皇帝私下里对韩非说,“从没见过言行如此相似父亲的学者。”

从来没有见过赵括一面的张良,却成为了钻研他最为深刻的人,赵括当初留下的书籍里,有很多来自两千年的经验,包括各个方面,这些东西一般人是看不出来的,有才华的人是学不来的,只有很少数的人,才能看懂学会。张良无疑就是这样,他越是研究,发现的东西就越是多,有些时候,他感觉武成侯似乎就坐在自己面前,缓缓为自己讲解。

张良因此成为了杂家的顶梁柱,这些年来,杂家可以将手伸进百家的口袋,甚至可以将他们的学说吸收总结,在基础上发扬光大,都离不开张良的努力。

就在此时,有一位唤作徐福的方士,上书始皇帝……始皇帝本来是没有在意的,随意看了一眼,这一眼,始皇帝就挪不开双眼了,徐福在书中形容了三个聚集了圣贤的仙岛,海中有三座山,唤作蓬莱、方丈、瀛洲……这上头所居住的都是仙人,这些仙人生前为人,因为生前的大功德而为仙。

徐福甚至在书里格外清晰的描写了仙岛的情况,地理环境,就感觉他真的见过一样,而最让嬴政感到惊讶的是,徐福在上书里提到,武成侯因为生前的大功德在蓬莱为仙,常常能看到他坐在龙车上,有一位暴躁的贤人驾车,身后跟随十数个门客,身边坐着一位素衣女仙,以黄龙为骏马,翱翔在半空。

始皇帝看完这上书,心里却久久无法平静,便令人将这位方士叫来。

第515章 海外探索第一步

“也就是说……你曾亲眼见过武成侯乘坐龙车,在天空之中翱翔?”始皇帝眯着双眼,盯着面前的徐福,徐福被皇帝这眼神盯得有些发毛,此刻,坐在他面前,是这天下的统治者,地位至高无上的皇帝,只要一句话不对,他就要尸首分离了……徐福心里十分清楚这一点。

武成侯的光泽,遮掩了这位皇帝的光芒,就好像这位皇帝是完全沾了武成侯的光,本身能力并不出众……可惜,这是错觉,始皇帝身上有很多的缺点,在与武成侯的对比下,这些缺点尤其能被放大,他暴躁,自负,急功近利……只是,这位皇帝同时也具备了优秀皇帝所拥有的所有品质。

他能识人,光是看他在庙堂里所安排的那些人,看看他们的成就,就能知道这位皇帝在用人方面的能力,就是赵高李斯这些在正史上的秦国掘墓人,本身能力也是非常的出众,没有人知道皇帝是怎么发现了他们,又如何看出了他们的能力。在原本的历史线上,编订新文字的是赵高和李斯……抛开私人道德不谈,论能力,没有多少人可以比得上他们。

同时,他拥有非凡的胆魄,雄才伟略这个词,仿佛就是为这位皇帝量身打造,而在如今,因为赵括等众人的培养,皇帝身上残暴好杀的性格被消灭,这让他没有了最后一块短板,他开始在乎底层的百姓,不会将六国百姓们当作奴隶来对待……武成侯逝世之后,秦国也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在皇帝的注视下,反而是走的更加迅速。

徐福不由得想起了自己先前几个同行,这些同行都是将皇帝当作傻子来糊弄,什么可以让皇帝长生不老,什么可以让武成侯起死回生,结果这些人都被带出去杀掉了,要不是韩非求情,全天下的方士都差点被带出去斩首了。徐福义正言辞地说道:“我并不曾见过。”

“哦?”这终于是引起了皇帝一些兴趣,徐福并不愚蠢,相反,这个人非常的聪明,在原本的历史线上能将皇帝骗得团团转,就可以看出这个人的不同寻常,尽管那时的皇帝因为畏惧时间的力量而迷上永生。皇帝再次问道:“那你是如何知道这些的?为什么可以如此详细的描述出那些场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