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是强大的武力,王翦这些老将军都在,秦国军队战无不胜,就是百姓觉得自己被欺辱了,也不敢冒然的发动叛乱,另外一个原因就是始皇帝身边的大臣们都还不错,治理地方有腾这类的优秀太守,在国内李斯等人也是兢兢业业,上下官吏帮着维持天下的稳定,当始皇帝逝世,接替者开始乱杀大臣,听不进劝谏,身边聚集了无数小人的时候,国内矛盾就压制不住了。

始皇帝召集了自己的三公,就将与赵康所谈论的事情告诉了他们。李斯是最先同意的,他这个人就是这样,他不会去想这样的举动是否有利于家国,他只是一个擅长完成命令的机器而已,说到底,他跟当初的白起,似乎也没有什么区别,白起是一台战争机器,那李斯就是一台内政机器。

白起从不会想战争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他只是想要战胜敌人,李斯同样也不会去想皇帝的命令是否正确,他只是想要完成皇帝的吩咐,除非皇帝的命令是连累到了自己,他才会急忙写一封劝谏,让皇帝收回成命,否则,与他何关呢?故而,皇帝刚刚提起要征伐百越的事情,李斯就已经在计算出兵的耗费和征召民夫的事情了。

太尉缭沉默了许久,他在想,这次战争能给秦国带来什么,百越有充足的人口,拥有肥沃的土地,百越地区并非都是蛮荒之地,有的地方是野兽成群的山林,有的地方却是一年多熟的肥沃土壤。缭要想清楚战争的利弊,若是付出极大的代价,却得不到相应的利益,那他是不太赞同出兵的。

太尉缭思索许久之后,还是决定赞同出兵,大概是他认为,征服百越地区的利远大于弊,太尉缭并没有将百越放在眼里,这些人能凑出个二十万军队都是顶天了,主要就是靠着地理优势,像赵康这样的将军们在南方也待了一段时日,对南方的地理环境也算是比较熟悉……

唯独反对的,就只有韩非和启,韩非是认为如今的秦国得完成制度上的变革,不该急着出兵讨伐其他地区,启则是单纯的受到赵括的影响,形成了反战的思想。韩非最近想要做的事情有点多,他不希望在这个时候,秦国耗费巨大的代价去讨伐百越,李斯眯着双眼,不悦地说道:“稳固国内就是为了能抵御外部的敌人。”

“您只顾着要治理国内,却任由国外的敌人欺辱我们,荒谬啊!”

“百越又不是匈奴,他能造成多大的威胁?这次讨伐百越,又要动用多少人?五十万?六十万?”

嬴政只是平静的看着他们争论,他这次叫三公前来,主要就是看看大臣们的想法,韩非是一个孤臣,与群臣的关系都不是很友善,更是没有什么朋友和支持者,他的弟子虽多,可都是跟他一样的顽固的法家学者,根本不会结党营私,不会无脑的站在韩非这边,而启的名望资历又不如其余几位,看来这次出兵,群臣这里是没有什么问题了,李斯和太尉缭支持,那这件事就算是定下了。

主要问题就是赵括,只要赵括能支持……不,只要他能不干预,这件事就可以完成了。

赵康此时刚刚回到了家,跟妻吃了顿饭,就迫不及待的出了门,前往赵括的府邸里,走到了门口,他就看到了修和冒顿两人抱着蹴鞠出了门。赵康皱着眉头,犹如铁塔一样堵在门口,两个孩子都有些害怕,脸上的笑容也都消失了,修怯生生的喊了句父亲,而冒顿也是喊了句马服君。

“去做什么啊?”

“玩……”

“玩可以,可若是再跟别人动手……我就打断你们的腿!”

“唯!”

送走了两个小家伙,赵康想着脑海里应对父亲的策略,咧嘴走进了府邸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