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赵括的印象里,东北是产粮重地,说起中国粮仓,很多人都会下意识的想到南方地区,实际上,粮食产出最高,被誉为中国粮仓的却是东北地区,那如今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这里农业水平如此落后的呢?他要去探查究竟,若是能改善这里的作物,或者说找到原因,对这里进行开发,这是很好的事情。东北地区地形平坦开阔,土壤肥沃,灌溉水源充足,气候也适合耕作。

以后若是出现土地兼并问题,那开阔的东北地区和还没有完全开发的江南地区将会是最好的出路。

当然,赵括每次外出,也是为了要查看地方的情况,他从咸阳朝着燕地赶去,这一路上,他都在看着底层的情况,观察秦国制度下各地百姓的情况,三晋地区倒是有些好转,自从上次的战争之后,很多参与战事的赵人成为了秦国的军功贵族,在尝到了福利之后,这些人的态度好像也发生了变化。

加上秦国推广的三老制,地方上的百姓对秦国的抵触情绪正在消散。

赵括一路上都不敢泄露自己的真实身份,生怕影响地方政务,等到他走进燕地的第一天,他就看出了第一个大问题,人的问题,这里的土地的确多,可是这里的人也太少了,到处都是森林,空荡荡的,就好像来到了蛮荒世界那样,许久都看不到任何人类的痕迹,甚至一些地区连道路都没有。

而好不容易看到了乡邑,看到了耕地,赵括就看到几个男子正拉着犁,吃力的在耕地里劳作。

那犁看起来破损非常严重,而他们甚至都没有牛。

看来,这里的潜力巨大,只要能用心发展……赵括心里想着。

第443章 谢谢你,燕丹!

赵括去过很多地方,可是燕国,他还是第一次来,尤其是这东北地区,他更是初次到来。他本以为,作为后世的大粮仓,这里具有很高的开发价值,可是当他亲自看过燕地的情况后,心里却是凉了大半截,首先,东北地区的气候差别太大,在上谷,渔阳等地区,气候还是比较正常,适合作物生长。

可是辽西,辽东这一块土地,就有些寒冷了,气候就不适合耕作。

这里的作物很难生长,比起中原地区的作物,抗寒能力要强一些,而收成就不太高了。气候是最大的问题,在太过寒冷的辽东等地区,耕作是不太实现的,这里的温差非常的大,而靠北的这些郡县,气候还是不错的,野草都生长的十分茂盛。赵括经过勘察和走访询问,心里认定,若是想要开发东北,只能是开发上谷,渔阳等地区。

右北平,辽西,辽东这三郡,气候过于恶劣,只有个别地区是适合进行开发的。

赵括确定目标,农家弟子们也在探查土地的肥力,不得不说,东北的部分土地还是非常肥沃的,常年堆积的野草森林动物的遗骸,滋养着这片土地,使得这里的土壤都不需要进行太多的改良,可土壤也不能说没有问题,正是因为土壤的肥沃,使得开垦犁地成为了难题。

最大的问题来自于如今的技术,想要开垦犁地,就必须要有先进的农具……赵括意识到,东北在后来成为最大粮仓是有着科技的因素,如今的工业水平不足以完全开发这里。可是赵括并不失望,光是适合耕作的上谷一个郡,面积就能超过南方的数个郡,若是能开发出来,只要开发一部分,都能有不少的收获。

只要耗费可能比较巨大,可赵括的眼界从来都不只是在当今的时代里,他看的比较久远,开发东北的好处有很多,首先,随着未来科学技术的发展,在自己开了先河之后,这里在将来肯定能吸引更多的目光,或许未来的东北大粮仓能提前几百年出现,这都是值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