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括想的更多,他是直接想将这种制度推广到乡里之中,让他们承担道德教化的职责,不只是负责协助官吏,还有着更大的权力,解决邻里纠纷,承担祭祀,安葬等事务……李斯开口说道:“三晋之地,因为刚刚被统一,故而心里存在着抵触,我们的官吏也并不充足,如果直接征当地有道德有名望,认同秦国的老者来推广教化,这作用是非常巨大的。”

“哪怕只是让他们教化百姓,让他们归心秦国,减少他们心里的抵触……这带来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我赞同武成侯的观点!”

秦王点了点头,的确是如此,大一统后最难的问题就是这个归属感,若是推行三老制,选择那些影响力巨大,心向秦国的人来帮着安抚地方,这的确是一件好事。可是也有人表示了反对,反对的原因还是三老制会影响官吏的工作,百姓们怎么能自己管自己呢?他们来解决乡里纠纷,那不是违背了律法吗?

说到律法这个问题,众人就看向了韩非。

韩非皱着眉头,似乎正在思索着什么,在众人的凝视下,他站起身来,“我先前所提到的教化和普法的关系,大概只有老师这样的人才能发现吧,我搜集了最近这些犯罪的人,我发现他们并非是不懂律法,越是明白律法的人,越是喜欢钻律法的空缺……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

“我所想要说的是,知不知道律法和犯罪的关系并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大,跟犯罪关系最大的,反而是道德感,有道德的人知道是非,哪怕目不识丁,也能友善的对待他人,不会做出伤害别人的事情。”

“在恶狼的面前丢下一块肉,反复的告诉他不要去吃,恶狼还是会扑上来吃掉,而在牛羊的面前丢下肉,它绝对不会靠近……我们要做的不是反复劝说恶狼不该吃肉,而是将恶狼还没有成长为恶狼的时候将它变成牛羊。”韩非诠释了赵括的道德教化理论,随即说道:“故而我是赞同的。”

“让地方有名望的人来承担一定的义务,减少恶狼的数量,这当然是好事。”

法家的韩非都这么说,那其余众人当然就不敢再多说什么,秦王也就正式通过了三老制和孝悌制……地方出现了一个新的官职,不,他们不是官吏,是出现了一批百姓,他们都是当地有道德有名望的老者,同时,必须是亲近秦国,认可秦王的,他们负责来教化百姓,协助官府来赏赐有道德的人。

秦国忽然的转变,使得天下瞩目,而大批的儒者,却开始疯狂的涌进秦国。

儒家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提倡了数百年的治国理念,居然在以暴虐蛮横而闻名的秦国得到实现。

第436章 变法将自己变没

赵括委托给李斯的事情,李斯终于还是完成了。

李斯恭恭敬敬的看着面前的赵括,并且将自己所完成的启蒙教材放在了他的面前,李斯所编写的启蒙教材共有十篇,唤作《仓颉篇》,字体是采用了赵括所做出的新字体,而内容则是按着赵括的要求,简单易懂,讲述为人处世的道理,穿插名人的过错,读着朗朗上口。

赵括惊讶的发现,自己和荀子的事迹在书里体现的比较多,他看着面前的李斯,却没有点破他的小心思,赵括这么一看,李斯仿佛就明白了他的想法,他摇着头,无奈地说道:“请您宽恕,我并非是有意的奉承,只是您是最适合的人选……我只是如实的完成……”

赵括倒也没有假清高的要训斥李斯,他并不在意,他又翻看了片刻,读了读,李斯做的的确很不错,几千字就没有重复的,而且编写得当,通俗易懂,还加上了一些故事。赵括非常的满意,他也没有想过,李斯能在如此快的时间内完成这么多的东西,他不由得赞叹道:“好啊,我需要想一年的内容,您只用了几个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