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咸阳,敢对嬴政无礼的人并不多,韩非算是其中一个,大概是因为看着他长大的缘故,在很多时候,韩非都是将他当作自己的弟弟,当然,若是有外人在,韩非还是会拿出面对君王的态度……嬴政恼怒的摇着头,他抱怨道:“您有时间来看扶苏,却没有时间来拜访寡人……”

“又要我教扶苏?我告诉你,扶苏的年纪,不适合跟着我学习……他太年幼了!”

“可是他已经会说话了,我当初跟随您学习的时候,也大不了他多少。”

“是啊,所以为了教您,我吃尽了苦头……我的教育方式太过严厉,不适合他,若是启蒙,最好还是让老师来教导。”

“父亲教导?您知道父亲给我启蒙的时候有多暴躁……”

“那是对你,扶苏不同。”

嬴政忍不住的笑了起来,他说道:“好了,我想说的不是这件事。我听闻,这段时日里您一直将自己关在书房,是在做什么事情呢?”韩非认真地说道:“我在定义国内律法……国内律法混杂,培养官吏也变得非常麻烦,秦国如今的官吏不多,你大概也明白这是为什么,我想要做的,是细化律法,向天下普及律法,用律法治国。”

“是这样的,我将律法归类为三种。首先,就是规定秦国的基本制度,社会制度等根本问题,是其他法律制定的基础,我将其称为基本法。基本法规定君王的地位,规定秦国的制度……第二种,调整秦国国内百姓,百姓的财产关系和人身关系的律法,我将其称为民法,以及规定什么样的行为是犯罪,又该处以何种刑罚的法律的刑法。”

“这是在老师的启发下所进行的……”

韩非又将自己的分类,如今所做出划分等一一告诉了嬴政,说实话,嬴政有些不太能理解,为什么要将律法如此划分开,又为什么要单独立个律来确定自己的地位,百姓的权力和义务?不过,看到韩非如此的激动,他也就没有往他头上泼冷水,只是点着头,沉吟着。

“这很好……文信侯年纪大了,寡人非常的担心他,故而在想,您是否可以接替他的位置,来成为秦国的国相呢?”嬴政问道,嬴政对韩非还是非常喜爱的,两人在大一统等方面的看法一模一样,嬴政认为这是因为他们受到同一个人教育的原因,实际上,哪怕在不曾改动的历史线上,两人在治国,统一方面的看法,也是如出一辙。

除却赵括,韩非大概是最懂嬴政的人,他知道嬴政想要做什么,他知道嬴政该怎么做……所以嬴政在想到换个国相的时候,最先想到的就是韩非,韩非在秦国的影响力是巨大的,他跟赵括不同的地方,是在他在律法上做出了很多的贡献,同时培养出了一大批的官吏,他的弟子分布在秦国各地。

这足以让任何君王感到忌惮,此刻的韩非,颇有些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的感觉。

当然,比起赵括还是要差上一些。赵括的弟子数量或许没有韩非多,可是在质量上,双方都不在一个档次了。唯一能与赵括拼弟子质量的,大概就是已经过世的荀子。

韩非思索了片刻,他说道:“不是我不愿意来担任国相……只是,我知道一个比我更加适合担任国相的人选。”嬴政一愣,问道:“您说的是……”

“李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