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日里,许历就是在邯郸城内漫无目的的转悠。

最大的欣慰,大概就是赵括从前的朋友们,准备留在赵国的门客弟子们,会常常来拜访他,他们都是将许历当作长辈来看待,其中来的最多的,还是李牧。李牧常常会来找许历,谈论最近在赵国内发生的一些事情,许历也很喜欢这个孩子,只是,他却有些担心这个孩子。

因为李牧有些太直,跟廉颇一样,很容易就得罪他人,他还教导李牧不要得罪太多人,他的妻就嘲笑他,就您还好意思如此告诫别的人?在邯郸城里,得罪别人最多的就是您!

有些时候,廉颇这些老人,也会来拜访许历,毕竟他们从前共事过,彼此也是有些交情的,廉颇每次来,都会跟他抱怨,赵括这么一走,就将赵国的军心给带走了,士卒们萎靡不振,就是给与他们犒劳,都无法再激起他们的斗志,而边塞的几个靠近燕国的城池,甚至有官吏直接带着城池投效了燕国。

据说,是燕国派人鼓动这里的百姓和官吏。

借口当然是赵括,还有一个唤作杜的匠人。

廉颇也不明白,生活在那里的百姓为什么对一个匠人如此的尊敬,燕国通过这样的手段,瞬间就得到了赵国的一些城池,这让赵王非常的生气,给燕王写信,要求燕王退还这些城池,燕王却拒绝了这项提议。赵王便令廉颇来操练军队,做好出兵燕国的准备,廉颇告诉许历,赵国和燕国,可能又要开战了。

第284章 英勇的燕王

偌大的院落里,处处都是匠人在敲敲打打的工作着。

大概是因为长期待在炉火边的缘故,这些匠人们看起来浑身都泛着一种赤红色,体格健壮,比赵括还要壮硕。赵括就站在这里,认真的看着匠人们忙碌着,这里的匠人都是秦墨,吕不韦将这座院落分给了槌,让槌召集了秦国各地杰出的秦墨,然后告诉他们最新的王令。

秦王的想法就是让他们脱离生产,一心一意的为秦国发展出更多实用的东西。

不过,槌能聚集起来的匠人,还是不多,他只是召集了四十多个人,这四十多个人,就是秦墨内的杰出弟子了,这些年里,秦墨所做的只是不断的培养出更多的匠人,他们并不能将这些匠人吸纳进来,因为墨者并不是一个匠人组织,这是一个学术派别,光是匠人还不足以成为墨者,更需要接受墨者的思想。

秦墨的学术成就早已没落,甚至连核心的那些弟子,都不认识文字,像这样的人,显然没有办法再来搞学术研究,而他们只能通过自己手里的技术来实现自己的理想,辅佐秦国来结束这没有看不到尽头的征战。他们在刚刚到达秦国的时候,还给秦国带来了很多先进的技术,可是秦国不允许技术私藏,墨者们只能选择教授其他人,还必须要教会他们。

当所有的技术都被泄露出去之后,墨者们就失去了可以用来保证自己地位的条件。

他们逐渐的沦为最底层的匠人,与其他匠人没有什么区别,若是一定要说出他们的不同,那大概就是他们在意的不是爵位,而是天下的百姓。这就是为什么其他两派的墨者都不太认可秦墨的原因,因为他们已经不太像是一个学术派别了。一群只懂得造工具的匠人,又怎么能称为学派呢?

受到秦国的影响,秦墨的追求也不再是研发出更多新奇的发明,而是倾向于改进农具与军械,如何更迅速的做出工具,如何能更加节省原料,这成为了墨者们所钻研的方向。而赵括就觉得,让一群发明家来做这些事情,是有些不合适的。不过,并不是所有的墨者都像墨子那样,能制作出那么多让人惊叹的发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