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时候,战意高涨的赵人,得意洋洋的马服君,一定会全线出击,白起甚至都想好了,只要开战,自己就一路溃败,将百战百胜的赵括引到长平来,再通过太行山径来切断他的后路,将他围困至死。

谁能想到,被赵人如此吹嘘的马服君是这么个胆小的懦夫,自己都将几万人丢在了武安,他都不敢出去吃!

可耻啊!可恨啊!枉为大将啊!

白起行军几十年,从未见过如此苟的将军!!你长城防线上几十万精锐士卒,愣是看着溃败的几万人逃亡而不敢追击是什么意思??看不起这点战功??

而白起也的确没有想到,赵括在民间的威望如此之大,在邯郸郡的各地,他遭遇到了赵人的顽强抵抗,这些老弱妇孺高喊着马服君,就朝着数倍的秦人发动了进攻,哪怕是被秦人强势镇压下来的城池,也总是有赵人偷袭秦国士卒,烧马车,拆战车,污染井水等等行为。

白起的后方大乱,只能采取一贯的作法,抵抗者死。可就是面对这样的政策,赵人还是在抵抗,甚至有老者装作给白起献酒的时候,带着匕首想要杀死白起,白起看到这情况,心里也明白,只要这些人不死,自己在赵地上的所有部署,甚至是行动,都可能会遭遇挫折,还可能会被偷偷泄露给赵括。

故而,他将所有抵抗秦人的城邑都杀空了,在杀死他们之后,他还利用赵括心怀百姓,故意做成是因为马服君不敢出战,而导致百姓被杀的惨状,想要如此来激怒赵括。只是,这个赵括他太稳了,面对这样的刺激,他依旧没有出战,您不是爱民如子么?假的,都是假的。

而在白起费尽心思,想要引诱赵括出战的时候,魏国却是出兵河内。

魏国的大军杀向河内,白起所带的主力精锐又多是河内兵,白起的士卒们得知河内遭遇袭击,心里只是想着家人,根本没有心思待在赵地,使得军心大乱,人人自危,若不是军法严厉,只怕就有士卒要回去保护家乡了,白起面对这样的情况,心里又有了对策,他先是吩咐王龁,蒙武守在路城。

自己率领主力大军,不动声色的朝着河内出发,士卒们得知要救援河内,解救自己的至亲,白起令他们急行军,他们都没有抱怨,恨不得不做休息,快点去救自己的亲人。白起算准了谨慎的赵括是不会轻易发兵的,毕竟这厮谨慎的有些过头了,这样的人行事犹豫不决,绝对成不了什么大事。

可是在他率军离开之后,赵括还是小心翼翼的派出士卒来,对赵地进行层层的推进,想要光复赵地,白起即刻令王龁伏击赵国前往路城的部队,又令他们半路上再伏击前来救援的赵军。他是想吞掉马服君的这两支军团,让马服君将目光放在路城,好让自己安心去解决魏人。

事情跟他所想的有些不同,赵国那个唤作田约,李牧的两个将,竟是抵挡住了王龁,没有被歼灭,不过,最后的预想还是成功了,赵括也将目标放在了路城,整体兵力倾向与路城方向,随后廉颇又攻占了中牟,这是白起所没有想到的,不过,此时赵国已经来不及救援了,白起已经在河岸等待着魏人渡河了。

再往后就是河水战役,白起斩杀魏国大将晋鄙,要不是魏无忌救援的及时,只怕魏人就要被白起全灭了。

不过,白起依旧不担心,魏无忌很不错,他的战略眼光甚至要超过老将晋鄙,可是,他的士卒太少,又有他的兄长挟持他,他根本不是自己的对手,白起只要休整好,让士卒们恢复了精力,一战就能全灭这支魏国部队。到时候,自己再前往赵地,将敢探出头来的赵括直接斩首,这场战争就能结束,魏赵战败,楚国根本是不敢继续出兵的。

只是休整了两天,白起就命令出兵,他没有再给与士卒们继续休整的时间,趁魏人还没有彻底恢复,赶快消灭他们,白起将军团一分为三,从三个方向朝着河岸杀了过去,白起的戎车行驶在中军,白起的周围,全部都是步卒,没有一辆战车,白起将所有的战车都编成了一支军团,由老将蒙骜率领。

这是准备全灭敌人,不给他们逃离的机会。

可是,当三路大军聚在河岸的时候,魏人失去了踪影,只有空荡荡的营寨,还有那些竖立起来的坟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