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因为过去只有城这样的称呼,而赵国又不像秦国那样“野蛮”,不懂得上古礼仪,所以大多数人都是以城来称呼,只有秦人才会将对一个地方的称呼从郡精准到里,这是秦人所特有的严谨,可不仅没有得到其余诸侯国的称赞,却总是被当作笑话来嘲讽秦人的古板。

邯郸曾有个笑话,说秦王派了一个使者,告诉他前往邯郸县,跟赵国谈论求和的事情。不久之后,使者嚎啕大哭的回来找秦王,说赵国只有个邯郸城,没有找到邯郸县。

而准确的来说,东武城应该是东武县,当赵括的车架刚刚到达县城门口的时候,他就已经看到了一批人正在远处等候着,李鱼眼尖,瞧了一眼,急忙说道:“是平原君带着人在等候着您,请您快些下车。”赵括也记得李鱼这一路上的交代,连忙吩咐戈停下马车,戈看起来有些不情愿,可还是勒马停车。

赵括从马车上走了下来,对戈说道:“我知道您并不喜欢平原君,可是我这次来是有求于他的,请您千万不要惹怒了他。”戈点了点头,说道:“您不必多说,为人臣者不能坏了主君大事,我是知道这个道理的,但是请您让我在远处跟随罢,不然若是他说出什么无礼的话,我怕自己忍不住。”

赵括也觉得是这个道理,便让戈驾车跟随在后,自己带着李鱼快步走在了最前方。走得越近,赵括便看的越是清楚,东武城的南门已经是被封堵了,百姓们也只能从其他城门入内,在这里大抵是站着近百人,各种各样的人都有,声势浩大,在人群的最中间,则是站着一位身材修长的中年文士。

他看起来年纪也不小,穿着锦绣制成的赤衣,戴着进贤冠,衣绣五谷,裳绣云龙,腰间系着玉带,陪着长剑,剑鞘也是无比的华丽,站在人群之中,也是相当的鲜艳,对比之下,赵括就显得很朴素了,只是,他一脸的英气,身材高大,却也没有人敢无视他,李鱼还在低声吩咐着。

“少君,如果您想要顺利完成自己的事情,无论发生什么事,都请您多忍耐……”

平原君看着面前这个英武的少年,脸上露出了和蔼的微笑,他快步的朝着赵括走去,赵括连忙俯身长拜,说道:“括拜见平原君!敢问平原君毋恙?”赵胜哈哈大笑,走到了赵括的面前,将他扶起来,方才开心地说道:“上次见到你的时候,你还只是个哭啼的婴孩,不想却已经长得这么大了。”

“我在东武,早就听闻了你的名声,正要去拜见你呢,没有想到你就来了……”赵胜又说道。

赵括连忙惶恐地说道:“您的名望,在天下都是没有人不知道的,其诸侯都因为您在赵国而担忧不已!而我的名字,在邯郸都不是很响亮,我又怎么敢让您来拜见我呢?这次您出城来迎接我,我都觉得非常不安,您与我的父亲交好,我亦是您的晚辈,怎么能让长辈亲自来迎接晚辈呢?”

“哈哈哈~~”果然,赵胜更加的高兴了,他这才亲密的握住了赵括的手,说道:“我哪里有那么大的名望啊!你过誉了!”赵胜说着,便拉着赵括朝着城内走去,赵胜在这里聚集了百来门客,这些门客都是在打量着面前的赵括,各种不同的眼神汇集在赵括的身上,有的尊敬,有的欣喜,有的不屑,有的恼怒,赵括通通无视。

“这怎么能是过誉呢,如今在马服还有人常常说起您当年释放我的父亲,重国事轻私情的事情呢!他们都说,若是赵国能再多几个平原君,秦人也不敢再来侵扰我赵国了……”赵括笑着说道。

赵胜说着不敢,而嘴角却都快要咧到耳边去了,一脸的骄傲,对赵括是愈发的亲近。

当众人来到了平原君府邸门口的时候,他们方才停了下来,却是有两位门客拦住了道路,他们挡在门口,高高的扬起头来,一脸不屑的看着赵括,其中一个长胡子的门客大大咧咧地问道:“您就是马服子么?”

赵括看了一眼身边的赵胜,赵胜抬着头,好像就没有看到面前的一幕。

赵括方才笑着回答道:“我就是赵括,请问您有什么事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