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6页

高力士笑道:“说来顾青治军倒是颇有章法,老奴听说顾青的安西军中军法森严,开拔之时顾青便当众宣了军令,不准践踏农田,不准抢掠骚扰百姓,不准祸害妇女等等,违令者斩首。但顾青对奋勇杀敌的将士又非常大方,据说将士们斩敌首级一枚可领五十文赏钱,斩敌营官校尉可领百文,想必这便是安西军将士数战数捷的原因了。”

李隆基颔首道:“不错,治军确实应该赏罚分明,将士才肯用心用命,朕早年也曾领过兵,深知将士需要激励,顾青做得很好,不过……出手也太过大方了,斩敌首级一枚便是五十文,哈哈,幸好朕的大唐国库还支应得起。”

心情好,看什么都顺眼,以往顾青抗旨不遵的劣迹此刻似乎都被李隆基忘记了,对顾青的治军之法更是连连称赞。

兴奋的劲头过了许久才渐渐消退,李隆基脸色凝重起来。

“潼关可有战报传来?”

“没有,哥舒翰接替高仙芝任潼关守将不到半月,估摸正在磨合将士,提振军心。”

李隆基哼了一声,道:“哥舒翰也老了,不复当年‘常胜将军’之勇矣,大唐的未来,还要靠那些年轻些的文臣武将啊,看看顾青的安西军,再看看哥舒翰,两厢比较,高下立见,顾青比他争气多了。”

高力士笑道:“是,顾青今年才二十多岁,已靠战功爵封县公了,未来前程不可限量。”

李隆基沉思半晌,缓缓道:“既然安西军已收复洛阳,让文部速派官吏接管洛阳的官衙,安西军留下两千守军后,可令顾青率安西军驰援潼关,这一次,想必顾青也不会令朕失望。”

高力士小心翼翼地道:“陛下,洛阳已被收复,陛下是否仍有离京巡幸之意?”

李隆基神情凝重地思索许久,沉声道:“还是巡幸吧,洛阳虽被收复,但潼关仍然危急,潼关若破,叛军须臾便可兵临长安城下,朕不可冒此风险。”

这等大事,高力士不敢再多嘴上谏,于是唯唯应是,道:“那么老奴这便吩咐宫中,收拾贵重细软,禁卫披甲待命,随时准备御驾离京。”

李隆基淡淡嗯了一声,忽然又问道:“太子近日在做什么?”

高力士轻声道:“太子殿下近日只在东宫读书,偶尔召集东宫谋臣,议论平叛之事,据东宫眼线所奏,太子似乎有意留在关中抗敌,说要为陛下尽孝,为社稷尽忠。”

李隆基嘴角一扯,露出一丝冷笑:“尽孝,尽忠……他分明是想趁乱局而在关中自培羽翼,呵,翅膀硬了。”

高力士一凛,轻声道:“陛下的意思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