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页

顾青观察远处那些小黑点的移动速度,以及与埋伏圈的距离,许久之后,朝身边的亲卫示意。

亲卫爬上沙丘的顶端,朝对面的沙丘摇晃红色的旗帜,摇了三下后,对面沙丘也朝这边摇晃了三下红旗。

顾青耐心地坐在沙丘背面继续等待,转头问韩介。

“四面埋伏的兵马除外,还剩下多少兵马?”

韩介想了想,道:“按侯爷的吩咐,于阗军五千人抄后,南北西三面共计埋伏七千人,侯爷特意留下一支右军,大概一千人,正在距此五里外的沙丘外待命。”

所谓“右军”,是大唐作战时的标配,大唐军队与敌交战时通常分左右两军,左军是第一梯队厮杀,而右军则处于待命状态,一旦战场上形势落入下风,主帅就会下令右军补上。

“右军”就是千年后战争中的预备队,早在一千多年前的大唐便已有了预备队的概念。

“派个人去右军问问,召集擅射者,多少人都行,把他们调来这里。”顾青眯眼注视远方的吐蕃军,看着他们从沙丘背面翻越而下,成长蛇队伍彳亍而行。

“侯爷的意思是……”

“组织一队神射手,交战后悄悄接近战场,让他们自己决定组队或是单干,自己去判断战场形势,若见到敌人将领模样的人物,就将他们射杀。”

韩介疑惑不已,但还是转身派了一名亲卫策马飞快朝远方奔去。

顾青懒得解释,有时候直接给别人看事实强过任何解释。

这么干的原理其实也是前世的狙击小组,不过这年代没枪,所以换成箭,箭的有效射程是六十步到一百步,这个距离在两军交战时不算太长,如果有一支狙击小队神不知鬼不觉地混入交战的将士人群里,抽冷子狙杀敌军将领,破坏他们的指挥系统,胜负的概率或许会更倾向于己方。

一切安排妥当后,吐蕃军的两万人马已然全部出现在视线内,前锋的数千人快接近埋伏圈了。

“放他们的前锋过去,西面的埋伏圈在十里外,跑不了的。”顾青屏住呼吸,趴在沙地上看着不远处缓缓而行的吐蕃军。

这是顾青第一次看到建制的吐蕃军队。吐蕃位于高原,论国力比大唐差了很多,高原作物只产青稞,商业也非常贫瘠,所以吐蕃其实是比较穷困的,只是他们的子民骁勇善战,富有侵略性,时常与大唐交战也有打劫贴补的意思。

吐蕃军队将士的穿着很混乱,他们没有统一的服装,都是穿着皮袍戴着毡帽,手里的武器五花八门,还有抄着农具的,一路松松垮垮的行军,将士也没什么精气神,像一支刚打了败仗的残兵败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