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页

“陛下此言差异。”魏忠贤赶紧说道:“若无陛下的慧眼并下旨推广,土豆焉能在这么快的时间里推广开来,要说这里头没有陛下的功劳,奴婢第一个就不答应!”

“哈哈哈……魏忠贤你可是越来越会说话了。”朱由校不由得大笑起来。

看到朱由校开心,魏忠贤也在一旁跟着赔笑起来。这段时间他明显感到朱由校跟他疏远了不少,尤其是杨峰在朝廷的风头越来越盛后,他心中的危机感就愈发的强烈了,是以这些天一有机会他就往朱由校这里跑,陪朱由校将笑话聊天甚至办事,为的就是要挽回他在朱由校心中的形象和恩宠。

两人说了一会,朱由校这才淡淡地说道:“魏忠贤,此次江宁伯在各地贩卖食盐,势必会触及到各地盐商的利益。江宁伯说过,为了银子这些人可是什么事都做得出来,你身为东厂提督,肩上的担子可是很重啊,有什么情况发生一定要及时禀报于朕,明白吗?”

说到这里,朱由校的脸上一阵肃然。自从杨峰答应将大明皇家商行的纯利润分给他一半后,这个商行已经成了他最重要的财源,一旦这个财源有失,那么他的复兴大计全都要变成水中花井中月。

“喏……奴婢明白!”魏忠贤赶紧应承了下来,“陛下放心,奴婢保证一定不会让那些奸商毁了陛下的心血。”

在说这话的时候魏忠贤心情是复杂的,既羡慕又嫉妒,对于大明皇家商行这个日进斗金的东西他早就眼红了,只是这个商行已经成了老朱家的命根子,给他三个胆子也不敢碰。

朱由校说完这句话后便去做事了,在他看来这件事没什么大不了的,只是他却是小看了某些人的疯狂,半个月后,江南传来了令人震惊的消息……

第0328章 密谋

扬州城,这座古老的城市历史可以上溯至公元前486年,由于交通便利水土肥沃,到了天启年间,这座城市已经发展成了一个拥有八十万人口的大城市,由于扬州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自古就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的说法,由此可见扬州的繁华。

而这座城市的经济支柱就是纺织、贩盐以及海运,而其中最有名的当属盐商,势力最大的也是盐商。

无论哪个朝代对于盐业实行的都是专卖制度,明代实行的是“纲盐制”,持有盐引的商人按地区分为10个纲,每纲盐引为20万引,每引折盐300斤,或银六钱四厘,称为“窝本”,另税银三两,公使(运输)银三两。以“圣德超千古,皇风廓九围”命名,未入纲者,无权经营盐业。

商人如果想要合法贩盐就必须先向官府衙门取得盐引。商人凭盐引到盐场支盐,又到指定销盐区卖盐。

这个政策表面看起来很有效也很不错,既可以统筹规划又可以合理调配资源,无论是朝廷和商人都得到了好处,看起来一片和谐,但是实际执行起来却是漏洞百出。

盐很值钱吗?它确实很值钱,如今的粗盐一斤就要三钱银子,合折后世约莫五十块左右,这个价钱若是放到后世估计会让老百姓毫不犹豫的揭竿而起造反吧?可它就是这么贵,由于它是必需品你不吃还不行。

可你说盐值钱它又不太值钱,要知道大海就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库,只要把海水印引上岸,经过太阳的暴晒后一片片白花花的食盐就出来了,生产一斤盐的成本只有几文钱,可当这些盐到百姓手里时就变成了三钱银子,中间有近百倍的暴利,这样的暴力即使是后世的毒贩子看到也要自愧不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