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8页

旁人见状,不禁有些失望的摇了摇头,撇嘴到:“三钱银子,这跟外头那些盐商们卖的还是一个价嘛。”

齐大江却是冷笑:“确实是三钱银子,可你们知不知道人家商行卖的是什么盐?”

旁人撇撇嘴道:“什么盐,难不成还是金子做的盐不成?”

“哼……说出来吓死你们,人家大明皇家商行卖的全都是精盐!”齐大江昂着头说出了一句让所有人都震惊的话。

“轰……”

齐大江的话音刚落,整个茶楼的人几乎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什么……精盐……”

周大爷第一个抓住了齐大江的衣襟喝道:“二蛋,你小子可别蒙我们,精盐银子怎么可能只卖三钱银子一斤。”

“周大爷,我真不骗您,现在东直门那边的几间盐铺子几乎都被人给淹没了,我亲眼看见他们卖的全都是精盐,而且还是最好的雪花盐!”

齐大江的话又引发了一阵轰动,在明代的时候,大多数人吃的都是海盐。而局限于当时的晒盐技术,人们首先要选择一个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有大片平坦的地方构建盐田,盐工们趁着涨潮的时候将海水引入盐田,利用太阳将盐田里的海水晒干,然后再利用蒸煮的办法提炼出其中的晶体,这样子得到的盐只能是粗盐。

这也是平常百姓们吃的盐了,粗盐不但色泽粗糙泛黄,而且味道也不是很好,吃起来有股子苦味。

别小瞧这些粗盐不好吃,但价钱可不便宜,平常年景每斤粗盐的价格至少要三钱银子,这相当于后世五十多块钱了。一斤盐五十块钱,这样的价格恐怕是后世的老百姓做梦也想不到的,但在明朝却是非常正常的现象。

正所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就是这个时代普通百姓最真实的写照。

说完普通百姓,再说说权贵和有钱人了。这些人们吃的盐自然跟普通百姓不同,他们吃的盐都是从青海、四川等地盐湖或是盐井里开采出来的井盐,这些盐不但颗粒细小色泽雪白而且没有海盐那种苦味,口感要好了很多,这些盐也被称之为精盐。

当然了,既然是精盐嘛,价钱自然也比海盐贵了不少,一般来说每斤精盐绝不会低于二两银子,可现在齐大江竟然说大街上卖的经验竟然跟粗盐一个价,这就好比有人告诉他们,八大胡同和秦淮河上的花魁头牌突然也和街边那些三四十岁的窑姐一样,十文钱就能进去爽一把,这简直就颠覆了他们的认知啊。

整个茶楼立即陷入了一阵寂静,不知过了多久,突然一阵哗啦啦的喧哗声响起,茶楼里的人就像是被人用鞭子抽打一般飞快的冲出了门口,一群人很快就不见了踪影,不到一会的功夫原本还熙熙攘攘的茶楼就变得空无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