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9页

“依臣之见,正好陛下意欲改郡为府,不妨便撤九江、豫章和鄱阳三郡,改置……洪州府,以亲信之臣抚之。”陈阳瞄了田珍一眼,也开口说道。

他这次进言倒是出自于真心,但也有扯田珍后腿之意,毕竟在他看来,田珍无论如何都不算赵和的亲信之臣。

“臣附议!”向歆忙说道:“臣夜观星相,见江南之地有光冲牛斗之间,其分野之兆,正在豫章、鄱阳之间,臣愿为陛下出抚此地!”

他此时反应过来,在经过这次投机之后,他在中枢这边的名声大坏,接下来那些被他耍弄过的文官们肯定要找他麻烦。虽然赵和会替他挡住一些攻讦,但何必劳烦这位主君,自己主动出抚地方,既暂避风头,又从太史令这个技术职位,转到地方大员这个民政职位去,看似只是平调甚至有可能算是贬低,实际上却是打开了一条新的升迁之路。

毕竟按照赵和拟定的规则,今后六部侍郎以上的官员,都必须有地方经历,所谓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这韩非的主张甚得赵和赞同。以向歆如今的年纪,安抚江南三到四年之后,再入中枢,宰相或许要看运气,六部尚书的职务却是可以窥望一下了。

“不急,不急,如今才只是取了浔阳,离全取江南三郡还早着。”赵和却是所有人中最冷静的那一个。

他当然知道,取下浔阳之后,意味着此前嬴祝一伙所倚仗的所谓长江防线已然告破,无险可守又无兵可派的状态之下,嬴祝的败亡只是时间问题。

不过他还保持着冷静,更重要的是,田珍与向歆并不符合他理想中督抚人选。

正如陈阳所言,这个人选一定得是他的亲信,能够彻底贯彻他的新政理念的人,而不是因循守旧或者阳奉阴违的旧官僚。不过,并三郡为洪州府这一点,倒是符合他的计划,只等全取三州之地后,便可立即执行。

八百里加急传递消息,哪怕有山河阻隔,亦只花费了不足两日时间,便从浔阳抵达了函谷关外。

因此赵和接到消息之际,南方的鄱阳湖中,数十艘兵船正在靠近岸边的苇荡。

曾灿便在其中一艘船头,远远眺望着岸边。

此时岸边,不少当地百姓正在观望,对于这支打着大旗的秦军显得甚为恐惧。

这些百姓衣裳褴褛,随身肩挑手提,显然是将自己的家当都带在了身上,看上去甚为可怜。

曾灿见此情形,不由一叹。

自从诸葛瑜向嬴祝献南征之策后,整个江南三郡便被动员起来。只不过,因为董伯予中风重病的缘故,嬴祝再无诤谏之臣,他急躁轻狂的毛病不自觉又露了出来。他的臣下们也各怀心思,江南三郡本地大族对于南征完全没有兴趣,他们并不想背井离乡,可九姓十一家在意识到赵和大军即将压境之后,陷入恐慌之中,巴不得立刻集中力量打通通往日南的通道。于是江南三郡的动员变成了动乱,反叛者连绵不绝,甚至在嬴祝离开浔阳前往南壄县,好准备打通庾岭通道时,有城中大族直接接引曾灿,将北军迎入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