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9页

“丞相,今日之事,还须拿出决断来。”在司马亮身边,倒也不都是一昧吹捧奉承之人,此时开口的,便是夏琦。

没错,就是想着当丞相最不济也要当个御史大夫或者太尉的夏琦。

在大将军之死中,夏琦自认出力不小,但事后论功行赏,他不但没有弄到丞相之职,甚至连常晏扔下的御史大夫之职都没捞着——毕竟谢楠身边一堆九姓十一家的青壮需要名位、朝中也有一堆实力派需要安抚。夏琦除了爵位晋了一级之外,什么都没有捞着,这让他怀恨在心,因此当司马亮稍作诱惑,他立刻就同意了。北军之变能够顺利,与他这位大鸿胪居中传递消息也有关系,而在赶走嬴吉之后论功行赏,他也终于得到了朝思暮想的太尉一职——丞相显然是司马亮自留的,这个太尉已经是能够给夏琦的最极限了。

只不过此时大秦有两个太尉,一个是夏琦,另一个是随嬴吉一起东走洛阳的李非。夏琦这几年经历这么多事情,也算是历练出来了,因此深知军权的重要性,他所说的要下决断,便是要司马亮重建南军系统。

如今随嬴吉去了洛阳的南军,自然不被咸阳这个还没有皇帝的小朝廷承认,而北军四校尉又渐跋扈,在夏琦看来,重建南军,乃是重中之重。他还想着将这支重建的南军掌握在自己手中——他算是看透了,此时乱世将起,手中若没有九姓十一家这样的实力,那就要有军队,否则做任何事情,都不得自由。

但司马亮也有司马亮的难处。

重建南军,要人,要钱,要粮。南军这边多拨人钱粮,那北军那边就要削减。如今咸阳小朝廷政治上靠他与夏琦的声望,军事上却是仰赖于北军四校尉,若为此事造成双方的分裂,那咸阳小朝廷就会瞬间土崩瓦解。

这是司马亮对当今局势最为不满的地方。

在他看来,息既然高举正道之旗,那天下正人君子自当纷纷响应,自己既然已经占据了中枢之地的咸阳,那么自然就可以凭借九姓十一家这么多年在地方上安排的势力,统合大秦之力,扫平零星叛逆。但现实却是,不仅嬴吉脱身之后在洛阳撑住,而且地方上那些原本口头都表示支持他的地方实力派,如今一个个拥众自保,对于他的征召命令都是态度暧昧。

这些人分明是在观望,等待渔翁得利的机会!

想到这里,方才咸阳城“秩序井然”给司马亮带来的喜悦就不翼而飞了,他有些不耐烦地挥手:“太尉,如今最重要的还是另立天子,若能另立天子,我们就有大义的名份,不仅洛阳那边立刻分土崩瓦解,就是地方上的那些心存侥幸之徒,也能传檄而定。到那个时候,何愁南军不可复建?”

“丞相所言差矣,如今为何迟迟不能另立天子,原因无非就是北军这些跋扈之辈不肯奉令?”夏琦有些烦躁,“若是能复立南军,我们便有力量可制约北军,何愁北军……”

“夏太尉,你是在教我做事?”司马亮猛然一挑眉。

他骤然发怒,夏琦先是愕然,然后瞬间就退缩了回去。

这些年夏琦在政争之中吃的亏不少,面对诸多挫折,他养成了第一反应就是退缩的习惯。此时被司马亮一吼,顿时将自己的那点心思又收回了。

至于事后是不是心怀怨憎进而另寻它途,那就是以后的事情了。至少现在,他的想法是要竭力挽回自己在司马亮眼中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