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9页

北州有十余万人口,虽然面积不是很大,但毕竟也有相当于中原数县之地的范围,因此各种事务极多。哪怕赵和允诺段实秀不去插手民政事务,身为相当于郡守的大都护,又怎么能什么事情都不管?而且,赵和也有意熟悉地方政务,再加上诸多与军务有关的事情,让他忙得不可开交。所以,他的行程根本没有办法详记,只有让诸葛明替他来安排。

诸葛明再看了一遍手中的书册,然后道:“并未安排,段长史以为,这些俘虏归来之后,暂时不可大用,须得休养一段时间后重新征召,彼时祭酒再见不迟……”

“呵!”赵和带着讥意地笑了一声:“段长史什么都好,就是疑心病重,说起话从来都只说一半。”

他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想到段实秀那位“老师”,眉头又是挑了挑。

正如他说的那样,段实秀对那位老师,也只是透露了一半,那位老师究竟是何身份,姓字名谁,他依旧没有答,只是说老师会亲自告诉赵和。

但如同李弼一般,他也根本不知道那位先生的下落。

他唯一能够确定的是,那位先生如今应当还在西域,甚至有可能就在北州。

赵和怀疑段实秀所言并不尽实,可是此人既然不肯说,他也不好强迫,甚至当面都不好甩脸色给他——毕竟段实秀是帮了他大忙的,在稳定北州局势上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他也只能在背后里讽刺段实秀两句来出出气了。

诸葛明对此心知肚明,只是无声地笑了笑。

这位年轻的祭酒与别的装模作样的师长不同,在他们面前,是不太装的。

“不理他,安排一下,明日他们到了北州城,我就去见他们。”赵和道。

诸葛明愣了愣,看了看天色,犹豫着道:“祭酒,明日……是不是有些急了?”

“急就急吧,我们连夜回北州。”赵和也看了看天,此时都是晌午之后了,他稍稍顿了一下,然后笑道:“备好干粮和饮水,咱们就当又回到来北州之前吧。”

第八六章、卖炭之人

此时已经进入八月,如同往年一般,金微山一带的气候迅速转寒,昨日还穿着单衣吃着甜瓜,今天便已经换上了皮袄,甚至街头上已经有心思活络之人开始卖起了木炭。

他们的生意自然不怎么样,倒不是北州人不怕冷,而是北州人都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