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页

“这有何难?”赵和一笑。

他这一路上都在暗中学习于阗语,于阗使者们并不知道,看似听不懂他们对话的赵和,实际上在玉门关时就已经能懂了。而出玉门到于阗的这近两个月时间里,也足够赵和将一些基本对话学得清清楚楚,抵达于阗的这几天,他在与于阗人的交往之中,在偷听于阗军营里的对话中,开始有意打磨自己的口音和借用各种成语。

樊令亲耳听到他在夜晚里于嘴中放着豆子,模仿于阗那含糊的口音说于阗话,当时樊令还嘲笑他来,却不曾想他竟然真有本事,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能够应付一个于阗官员的责难!

啜思密深深看着赵和,他心中已经有些后悔了。

“贵人,有一句话我讲在前头,我可以带你出来,但却不能让你去做什么不好的事情。”啜思密看了看周围,跟着赵和出来的只有樊令与阿图,其余僮仆还是他的人,他觉得自己人多,还可以控制住赵和,因此又补充道:“若是你做了不好的事情,你大可以逃回大秦,我可就惨了。”

“你也可以跟我去大秦,大秦海纳百川,只要你愿意为大秦效力,便不愁出人头地。”赵和笑道。

只不过这话让啜思密脸色更加难看:“贵人,你千万别害我!否则,我宁可做不成这桩生意!”

“放心,我不害你,我只是好奇……而且这些天你们给我的报价,我都不太满意,我要亲自入城打听清楚在这里丝绸的价格,然后再决定是不是按你们报的价卖出我的货物。”赵和道。

啜思密这次对他的理由半信半疑了。

可正如赵和所言,利益没有国界,啜思密自觉可以控制住赵和,因此利益对他的诱惑力,就远大于国界对他的吸引力。他只是反复警告赵和,却终究没有让赵和回去。

第五四章、得寸进尺

进了于阗城,赵和再次确认,于阗使者尉吣是对他吹牛了。

于阗作为国都,实际上人口大约是两万余人,绝对不超过三万。按照赵和事先的了解,于阗有大城五,小城数十,这么算来,其全国人口绝对不超过二十万。

二十万人,十中抽兵一,则可有两万兵。但这只能是战时临时政策,不可能持久,而且这还是参照大秦才能抽得出来。以于阗人游牧、经商的特性,能够维持一支三到四千人左右的常备军就不错了。

不过在西域南疆,于阗如今算得上是大国,它可以向周围小国施加压力,迫使它们派兵,这么算来,约能够拼出一支不足万人的部队,必要之时,可能可以将这个数量扩大一倍。

“贵国这边,粮食产量如何?”赵和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