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8页

塔里·辛哈说:“请陛下接纳我的信众,赐予他们粮食。”

王渊气得发笑,居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问道:“你不是印度教的?”

塔里·辛哈回答:“我是耆那教白衣派信徒。”

非常可惜,王渊根本没听过耆那教。

这玩意儿在古印度传播甚广,还一度成为古吉拉特的国教,王渊的京师沛阳也是其主要传教地点。

耆那教的创教祖师名叫筏驮摩那,被弟子尊称为“摩诃毗罗”,又称“大雄”。此人跟释迦摩尼生活在同时代,身为王子,托钵行乞,最终在一棵沙罗树下悟道,佛教徒称呼他为“尼乾陀·若提子”。

耆那教很快分裂为两派,即:白衣派、天衣派。

白衣派主张男女平等,主张各种姓一律平等,僧侣皆穿白袍,僧侣可以结婚生子。

天衣派比较保守,多为苦行僧,而且不穿衣服,还歧视妇女,认同种姓制度,被佛教徒呼为“裸形外道”。

对了,这些家伙不信神,只信奉他们的二十四祖。

发展到现在,耆那教白衣派再次改革,反对崇拜偶像,简化祭祀仪式,变得非常世俗化。

王渊听完解释,颇感兴趣:“你们不信神?”

塔里·辛哈摇头:“不信。世间有无神灵不可证,或许存在,或许不存在。宇宙万物,可分为命(灵魂)与非命(非灵魂)。人有灵魂,树有灵魂,蚂蚁也有灵魂。人死之后,灵魂并未死去,而是投身于另一个躯体,或许是猪,或许是狗,也或许是花草树木。”

王渊皱眉道:“这不是佛教轮回那套?”

塔里·辛哈摇头:“我们跟佛教不同,跟印度教也不同。我们没有神灵,宇宙由基质(原子)组成,基质(原子)永恒,无始无终,具备色香味触属性。基质(原子)根据不同的组合,就衍生出宇宙万物。有好的基质(原子),也有不好的基质(原子),它们相互对立,但又缺一不可。”

王渊微笑点头:“有点意思,还有什么教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