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9页

除了总督之外,还有一个殷洲总兵,由正德二十一年武进士江源担任。

一个总督,一个总兵,将殷洲殖民地正规化。

王渊定下规矩,殖民地收入,四成运回大明,三成用于维持殖民地,剩下三成则专用于移民开拓。

至于监管,很难监管。

像西班牙那样管得太严,殖民地官员层层制约,必然导致殖民地发展不起来,只知道杀戮和掠夺财富,最终造成殖民地叛乱四起。甚至因为官员互相制约,权力严重交叉重叠,在镇压殖民地起义时,都不知道该由谁来负责,行政效率迟缓到令人发指。

便是西班牙,也是逐渐加强监管的,殖民地初创时同样非常粗放。

探海侯朱海,就此返回大明。

但是,朱海的外甥庞升,却依旧在殷洲影响力巨大。庞升在妈祖城外,拥有最多的土地,拥有最多的土著佃户,并且好几位船长都听他的,这是朱海留下的政治“遗产”。

栗应麟担任殷洲总督,第一要务不是对付印加帝国,而是如何摆平那一堆朱海的老部下。

总督栗应麟、总兵江源一合计……打仗!

用战争来树立权威,一向是最立竿见影的方法。

南北印加帝国,财富已经被吸得差不多。因为迟迟无法灭掉对方,国王兄弟俩也不愿再打仗。任凭大明官员如何挑拨,也都小打小闹,难以爆发上万人的大战。

军火生意,是没法再继续了。

另外,虽然有牛痘问世,但天花依旧夺去数百万土著的生命。多年内战,人口锐减,南北两个印加帝国,都穷困潦倒得一逼,就连官道都无法组织人力修缮。

只要栗应麟在北边兴兵,林石屹在南边兴兵,必然可把分裂出的两个印加同时灭国。

“苏龙国不能灭亡。”方灵犀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