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6页

杨廷和又说:“王若虚此人,你也不用刻意巴结,安心帮他把事情办好,比什么奉承都更有用。去了遵化分司,不要贪污一分银子,要花一百个心思把铁厂给治理妥当!”

“是。”杨惇说道。

“去吧。”杨廷和挥手。

就跟张永一样,杨廷和已经老迈,再有万丈雄心,也得为身后事考虑。

杨廷和现在的心思,就是想跟朱厚照比命长。他要撑到皇帝驾崩那天,然后主导精兵简政改革,裁撤大量太监、皇庄、锦衣卫和京营士卒,同时对那些过于嚣张的勋贵开刀。

这种改革,属于定点打击,文官们举双手赞成,而且必定青史留名,对于国家也大有益处。

干完这一票,杨廷和也就该退休了,堪称一代贤相的完美谢幕。

至于王渊怎么搞改革,关他致仕的杨廷和屁事!

第529章 忠狗夏言

王渊谋划修筑铁路的时候,广西、云南的叛乱皆已平息,然后山东和山西又闹起来。

山东此次叛乱,跟“棉吃人”无关,倒是跟物理学派稍微沾边。

北方最大的陶瓷、玻璃生产基地颜神镇,爆发矿工起义,原因无非太监盘剥太甚,官员也不把矿工当人。矿工王堂杀死矿监税使,带着数千矿工一路流窜到河南,沿途斩杀文武官员三十多人,物理学派的玻璃订单全打水漂。

至于山西,潞城县陈卿起兵造反,这货还真不值得同情。

陈家是潞城县豪强,五服内的叔伯兄弟上百人。

陈卿的大哥跟知县勾结放高利贷,陈卿自己是沈王府的典吏。族人陈迁杀死缉盗官差,被捕入狱之后,招供说陈卿也参与了杀人劫财,陈卿因此被判死罪。

其庶母王氏,找到山西巡按御史喊冤,山西按察司就把陈卿押去重审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