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3页

更可怕的是,万一蒙古南侵,只能自己带兵顶上。本地将领都不需趁机报复,只要按兵不动就行,一旦蒙古军队酿成大祸,朝廷很可能把席书治罪下狱!

虽然王渊调来两营豹房士卒帮忙,可这些士兵的妻儿老小都在京城。留驻大同一年可以,时间太长必然思归。而且这两营火器比例高,军饷和维护成本也高,长期扔在大同会惹来无数责难。

席书必须争取在一年半载之内,彻底完成整个大同镇的清田、清兵事宜,还得抽空镇压兵变,遇到蒙古入侵也得自己顶上。

而军队的后勤也是问题,后勤军官是席书打击的对象,这些家伙肯定会在关键时刻拖后腿!

席书左思右想,决定先不清田,把山西行都司弄翻再说。

山西行都司的治所,就在大同府城之内。这两次兵变,都司官员都逃跑了,正好可以趁机清查账目。

席书带兵控制大同城,直接把行都司的府库和账目查封。先补发两个月的月粮,以此收买普通士卒,接着就是查账,一口气弹劾三十多个都司武官。

王渊在京城积极配合,联合兵部(王琼的地盘),从外地调去新的都司官员。

刚把山西行都司按下去,席书再次遇到大老虎。

宗室,代王朱俊杖!

大同的军饷粮草,一部分自行解决,一部分靠民运,一部分靠京运。

正德年间,京运占比很小,大部分靠本地屯田和民运解决。而民运又被勋贵和太监暗中操控,盘踞大同的代王就是头号势力,并且代王还侵占军田无数。

席书下令全面清田,虽然暂时没有对代王下手,却也让代王心惊肉跳。而且,本地许多武官,也有暗中勾结代王,代王自然要给他们出气。

席书拿出行都司府库的粮草,用以补发士卒月粮之后,民运突然被代王暗中卡住。

若不能解决此事,怕是全镇官兵的口粮都难以发齐,到时候所有努力都得功亏一篑。

席书急得如同热锅蚂蚁,甚至想发狠敲打代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