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3页

大明武官系统,有世官和流官之分。

世官有九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一直到千户、百户、试百户,基本上都属于世袭的。

流官有八等,都督、都督同知,一直到地方留守,都需要论功升迁,无法世袭。

另外镇戍系统,即总兵、副总兵、参将、游击、守备、把总等职,明初基本由勋贵担任,现在也基本变成了武职流官,不可以世袭。

除此之外,还一直有道口子,那就是卫所系统,也能让流官去担任。

这是朱元璋故意留的口子,也是王渊改革军制的突破口!

明朝初年,不管是指挥使,还是千户、百户,只要有闲缺,优先提拔流官担任,这是在保持军队的活力。

但是,随着时间流逝,那些流官也渐渐世袭。

如今依旧可以让流官担任千户、百户,只不过按照潜规则,当了多年之后也该赐予世袭。武举制度就是这么被破坏的,武进士、武举人被授予流官,本身不能世袭,当着当着就又世袭了。

朱元璋既然留着口子,王渊怎会不用?

可以渐渐指定规矩,今后武进士、武举人受职,只能担任流官,不得获赐世袭,除非立下泼天大功。

如此,武状元、武举人越来越多,武职流官也越来越多。地方世袭武官,总有绝嗣的时候,总有获罪的时候,一旦腾出位子,立即让武举出身的去担任,长久推行就能形成新的武官集团。

这些新式武官无法世袭,就必须靠立功升迁,给子孙捞到更多好处。他们也会自发的,跟世袭武官争利,同时提拔有相同出身的人。

或许,今后武将都会叙年份:“哎呀,你也是某某年的武举,咱们还是同年啊!”

当然,得一步步来,现在不能大规模推广。

俞大猷只稍微愣神,便隐约猜到皇帝想改革,顿时大呼:“臣愿往大宁做流职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