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页

杨廷和又不傻,皇帝如此宠信王二郎,他的普通攻击非但无用,反而还会给自己招惹麻烦。

当初江彬跳那么欢,杨廷和都能保持表面和平,更何况王渊这个守规矩的文臣。

朱厚照非常高兴:“那便照此方略,内阁弄一个章程,吏部、户部和兵部协同办理。”

杨廷和突然说:“地方武举,乡试可归巡按御史负责。”

“不可,”王琼立即反对,“巡按御史皆为年轻文官,哪能负责武举乡试?他们选出的武举人,怕是做文章比打仗厉害,今后提着笔端着砚台去杀敌吗?”

“哈哈哈,此言有趣。”朱厚照被逗乐了。

王渊在即将设立的大宁都司改革军制,其中一条就是取消武官世袭制度(只在大宁范围内取消)。同时扩大武举规模,改推荐为武举县试,继而乡试、会试。武举人可直授七品以下武官,武进士可直授七品以上武官,但这些武官都不能世袭。

这种军制改革思路,其实早就已经有了,朝廷一直想让武举人、武进士,慢慢改变世袭武将掌控军队的局面。

但是,军方暗中抵制,朝廷只能被迫让步,规定武官任用的时候,只分三成职位给武举人、武进士。可各地世袭武官们,连三成都不想让出来,而且还拿到武举考试的推荐权,搞得现在武举完全成了摆设。

现在的武举是啥样的?

地方武将推举下属和亲信子弟,送他们去参加武学乡试,录取者再到京城参加武举会试。如此考出来的武进士,全都是各地武将的自己人,并且任用时还只给中下层武职。

王渊直接把推荐权给取消了,无论军户、民户、匠户,甚至是戴绿帽子的乐户,都能报名参加武举县试。各地知县负责武考,如此选出的武秀才,跟地方武官没有恩主关系。

但毕竟不能一直让文官主考,于是在武举乡试时,王渊希望让各省都司负责考核。

都司也是武官,杨廷和想彻底夺权,建议乡试由巡按御史负责。

王琼是知兵之人,当然站出来反对,那些小年轻巡按御史晓得个屁!

朱厚照也知兵,笑道:“武举乡试,便让各地都司主考,此事不需要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