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6页

袁达对此也不嫌弃,三年前就向王渊讨来,如今儿子都快一岁了。

至于盖州,就是那个连续三次大灾,指挥使都逃得没影儿的地方。朝廷正在考虑如何恢复,王渊便建议皇帝,把袁达扔去那里组建“神骁营”,顺便给袁达讨一个世袭指挥使的职务。

投降献寨的卜哈,继承建州右卫酋长职务,并被朝廷封为都督(异族都督,在边镇遍地都是)。

不可能攻下古勒寨,就把当地女真杀光。

就算把方便十里的女真杀完了,其他地方的女真也会慢慢迁徙过来。特别是浑河部和苏克素护部,他们必定向东南扩张,占据建州右卫原有的地盘,到时候实力将快速发展。因此,还不如留着那些老弱病残,让没本事的卜哈继续统治部族,跟周边女真部落互相制衡。

正德十六年冬,王渊、袁达、蔡天佑,带着四百多精锐骑兵,南下前往盖州卫。他们需要召集流民,编制屯田卫所,先恢复人口和生产再说,组建“神骁营”还没那么着急。

袁达和麾下骑兵,人人在盖州分得田产,明年冬天就能把家人接来定居。

盖州,差不多就是后世的营口,各种条件都极为便利,甚至还能搞海洋贸易。

更重要的是,盖州可以养马!

明代在辽南设有“永宁监”(养马机构),下辖复州、龙潭、清河、深河四苑。其中清河苑(全称“清河苑马寺”)就在盖州,清河沿岸都是养马牧场,王渊打算从这里着手恢复马政。

第451章 充实人口

相传天顺年间,有一黄花道人,居盖州城外半坡小寺。有道术,修炼数年,一旦鹤来,乘之而去,其地因名伴仙山。

伴仙山,便是后世的鹤羊山。

伴仙山的半坡,有一鹤羊寺,实为道观。伴仙山的西北方,又有一寺,名叫朝阳寺,这是个和尚庙。

一个道观,一个寺院,是盖州逃亡军户投奔的主要目标。

蒯老三便举家逃到鹤羊寺(观),他本是盖州卫军余,大哥、二哥皆死,便自动成为正军。正德十五年,盖州大雪灾,正德十六年又是大地震和旱灾,实在过不下去,数百军户和家属都逃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