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2页

宋灵儿笑着说:“贵州再有乱子,陛下就可让我回去带兵平定。”

“那就说定了。”朱厚照就喜欢破坏规矩。

狩猎一阵,已是正午。

朱厚照让太监架炉玩烧烤,王渊也派人抬来一个大锅,丢进去一堆玉米棒子烹煮。

“此为何物?”朱厚照问。

王渊解释道:“佛郎机前任总督是聪明人,想跟大明搞好关系做生意。臣便答应他,若能送来新作物的种子,便答应带他北上见陛下。此物,臣称之为‘玉米’,原产于极东之大岛。不择土地,产量极高,可为主食。”

“可为主食?”皇贵妃惊讶道。

王渊点头说:“可磨面制饼,也可熬煮做粥。但吃起来,口感比麦子、大米更差,有钱人多半不喜,可以算是穷人的救命粮。”

皇贵妃赞许道:“能救命足矣,该当推种各省。”

朱厚照也说:“快快推种,粮食多了,朕才好带兵打仗。”

王渊解释道:“种子还是太少,臣在北京试种,臣的学生在杭州试种。这次外放的四位庶吉士,也会在各自辖地试种,还要再过几年才能大范围推广。”

已经半年不理朝政的朱厚照,突然说道:“仓场尚书侯观,年迈体弱多病,今年已三次请辞。二郎可有合适的人,推荐来继任仓场尚书?”

仓场尚书,全称叫做“总督仓场户部尚书”。

虽然品级和俸禄等同于尚书,但并非真正的户部尚书,只能负责督理仓场,不得插手户部事务。

究其原因,是此缺实在太肥,权责实在太大,到了必须特设职务的地步。

偶尔也有仓场侍郎,即总督仓场户部侍郎。王渊的老丈人黄珂就当过,挂户部右侍郎的头衔,总督北京和通州的仓库。当时王渊训练新兵,还跑去跟黄珂闹过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