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页

王阳明见两位仆人风尘仆仆、面带倦容,知道他们已经累坏了,便安排去吃饭休息。

抚摸着锃亮炮身,王阳明感动不已,当即写了一首诗:“佛朗机,谁所为?截取比干肠,裹以鸱夷皮,苌弘之血衅不足,睢阳之怒恨有遗。老臣忠愤寄所泄,震惊百里贼胆披。徒请尚方剑,空闻鲁扬挥。段分笏板不在兹……”

这首诗几乎句句带典故,比干、伍子胥、苌弘、张巡、鲁阳公,王渊要是读书少,还真有些看不懂。

王渊忍不住撇撇嘴,读书人果然不能招惹,骂起人来通篇不带脏字。

仅从字面意思来看,这首诗只是在赞美林俊,讴歌其致仕之后还忠于国事。但联系林俊的为官经历,王阳明句句都在数落朱厚照,埋怨皇帝把正直大臣逼离朝堂,埋怨皇帝荒唐放荡搞得天下民不聊生。

林俊,字待用,号见素,福建莆田人,林则徐的同族祖先。

王渊在浙江改造观音像算个屁,林俊直接在云南“灭佛”!

当时,鹤庆玄化寺妄称有活佛,借机在云南大肆敛财。林俊带人把佛像金皮刮了,木胎一把火给烧掉,刮下金子全部用来抵农民拖欠的赋税。这都还罢了,林俊又彻查当地的佛寺,没有获得官方批准的寺庙全拆,一年之内拆毁三百六十多座庙,拆下的木料全部用来营建学校。

弘治朝,林俊巡抚江西新昌等地,那里有许多盗贼作乱。其中有一个匪首叫王武,拥贼众多且颇有侠名,林俊单骑前往王武巢穴,直接把王武说得投靠朝廷,还带着王武把新昌的其他盗贼给剿灭。

什么,你没有孤身闯过贼巢?那你就不是合格的大明文官!

这种事情,林俊干过不止一次。他巡抚四川的时候,坐轿前往反贼大营,一口气说降三位贼首,勒令他们定期前去投降。可惜,时逢大雨,反贼失期,惊恐之下复叛,林俊只能带兵将反贼击败,三个贼首抓住两个、招安一个。

正德六年,林俊几乎把江西盗贼完全消灭,但他离开江西之后又变成老样子。

顺便一提,林俊好像很不喜欢和尚。他在云南毁庙无数,到了江西同样毁庙,逼着和尚还俗种地,许多和尚无地耕种甚至做了盗贼。

这样一位大臣,朝廷却留不住,被逼得主动辞官回乡。

王渊拿着老师新写的诗作,笑问:“先生不怕陛下看出来吗?”

王阳明说道:“他若能看出来,而且能迷途知返,我就立下大功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