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3页

百姓又非没有思想的木头人,谁对他们好,心里是清楚的。

在当地大户的带领下,许多百姓都前来送别,他们私底下已经把王渊呼为“王青天”。

“跪!”

刑氏族长很给面子,带着全族一起跪下,附近的百姓也跟着跪下。

其他百姓见状,纷纷下跪送别。他们觉得王渊值得跪拜,这样的好官以前真没见过,今后也不知道还能不能遇到。

诸多官吏和豪绅,愣了愣神,相顾左右,跟着跪拜。生怕自己不跪,会显得太突兀,万一被王渊看见,坐船杀回来可怎么办啊?

前不久改换门庭的蒋信,自己把自己给感动了。他望着那些下跪的官民,浑身热血沸腾,不禁抹泪道:“今日方知何谓仁义,若能利国利民,便是大仁大义!微斯人,吾谁与归?”

王阳明身边的弟子,全都默然不语,反正今后不敢再非议物理学派了。

老太监李兴则心情十分复杂,他做了一辈子工程,也没见过万民跪伏的场面。

相比起来,当年的黄陵冈工程,规模更大,作用也更大,地方百姓却没一个主动送别的,施工期间甚至差点闹出民变,两岸百姓都把他们视为仇敌。

南岸百姓还可以理解,毕竟分流泄洪淹没无数。北岸百姓就没有道理了,黄陵冈堤坝修筑起来,可以帮着北岸百姓防洪啊,怎么北岸百姓也对治河官员如此敌视?

很简单,扰民太甚!

官员贪污,吏员贪污,豪绅渔利,修建一个工程,不知逼得多少百姓家破人亡。

李兴答应给王渊做顾问,帮着王渊搞工程,无非是想借机复出,在皇帝那里捞一个差事而已。现在连续两次看到万民跪伏的场面,他突然就没了复出的心思,只求皇帝夸赞一句,再给族人荫一个末流小官就够了。

太监也想积阴德,更何况是捞足了银子的退休老太监。

工部右侍郎俞琳,悄悄对舒昆山说:“楚瞻公,您是三朝老臣,可曾见过此等场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