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页

“确实该早些启程,京城气候干燥,南方人可能会水土不服。你到了北京,应在客房置一水桶,便不会动辄流鼻血。”席书说起自己的进京赶考经验。

明代北京的空气质量很差,常有沙尘暴肆虐,甚至辽金时代便已如此。

根据《明实录》记载,在大明朝二百多年当中,有九十五年出现大型沙尘暴。除了农历六月、七月没有沙尘暴,其余月份都曾有过沙尘暴出现:“其山童,其川污,其地沙土扬起,尘埃涨天!”

会试在春季举行,恰好是北京沙尘暴的多发季节!

席书聊了一些进京赴考的注意事项,又问起王渊在昆明的际遇,便拉着王渊和沈复璁去喝小酒。

经沈师爷介绍,王渊才知贵州此时的详情。

魏英被贬到云南当左布政使,现在贵州没有督抚。

郭绅去南京当太仆寺卿之后,新任左布政使叫高崇熙,之前乃是四川右布政使。此人是被刘瑾提拔的,没有其他原因,仅仅因为高崇熙是山西人——刘公公最喜欢提拔陕西老乡,接着便喜欢提拔山西籍官员,其次才轮到四川、云南、贵州这些中榜地区。

历史上,高崇熙仅在贵州任职一年,便调回四川当巡抚平叛。后来被言官弹劾下狱,押解途中遭反贼杀害,朱厚照还亲自为他写了一篇平反祭文。

席书笑着说:“高方伯刚到贵州时,我等皆视其为阉党,不曾想竟是一位干员。他将政事都交给朱参政,自己则全力统筹剿匪,如今已彻底打通从贵阳到播州的驿道。”

看来这位新来的左布政使,已经在贵州打开局面,至少不会被误以为是阉党。

至于朱参政,此君名叫朱玑,由按察副使提拔为左参政。

朱玑乃是王阳明的迷弟,把带在身边的两个儿子,全都送去给王阳明当学生。

一子叫朱光弼,连乡试都懒得去考,毕生致力于传播心学。

一子叫朱光霁,升按察佥事之后不去赴任,认为自己已经尝过做官的滋味,辞官之后也跑去传播心学。而且他为官清廉,回乡之后家徒四壁,还把儿子也培养成心学门徒。

王阳明书信中提到的“朱氏昆仲”便是这二人,王渊跟他们的关系还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