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页

李应也是一口闷气憋在肚子里,他突然翻身下马,对自己的书童说:“阿忠,下来给他们收尸!”

王渊跟宋灵儿也过去帮忙,却苦于找不到锄头挖坑,估计铁质农具都被叛军抢走了。他们把尸体抬到一起,堆积柴禾烧个干净,最后将骨灰装进残破的陶罐当中——那些陶罐,可能是村民存放米粮的器具,如今被随意扔在村中各处。

这不算挫骨扬灰,明朝已经开始流行火葬了。

《大明律》规定:“若亡殁远方,子孙不能归葬而烧化者,听从其便。”

异地死亡,基本都是火化,然后带着骨灰回家安葬。

朱元璋那会儿,还禁止本地火化,只准异地死者火葬。但到了朱棣上位,巡按御史上报地方情况,福建那边土葬的已经十无二三。至明朝中页,随着人口流动频繁,以及佛教兴盛传播,火葬已经在社会底层流行,还专门有个烧尸职业叫“火家”。

收敛村民尸体,就耗费了两个时辰。

四人洗净双手,吃了些干粮,这才继续朝北衙进发。

他们已经不敢骑马,怕蹄声引起叛军注意,只牵马非常谨慎的往前走。

好在野外竹林遍地,方便他们隐藏行迹,马蹄踩到地面竹叶,也不会发出太大声响。

距离北衙两三里,附近全是农田。

这些是宋家的族田,平时交给农奴耕种,甚至还有一片专供农奴居住的房屋。

那些房屋并未被拆毁,也不见杀戮情况,多半农奴们都投靠叛军了。田地里是叛军的营帐,阵阵炊烟升起,叛军们似乎正在生火做饭。

四人隐匿在竹林边缘,王渊观察一阵说:“过不去,进入北衙的通道全是贼寇。”

李应不屑冷笑:“这些土贼根本不会打仗,连营寨附近的竹林都不砍掉,而且还不派轻骑截断四方。我手下若有一千兵马,就埋伏在此地趁夜偷袭,必将这些土贼杀个干净!”

“三爷,这里应该没有上万土人吧。”李应的书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