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页

王渊的八股文,论文采只算一般。但在起承转合方面,宛如抹了润滑油,读起来没有任何滞碍。最精彩的是论述过程,从头到尾没有一句废话,各种论点与论据丝丝入扣。

这篇文章,即便放在二十年前的江南,也能轻轻松松考中举人!

当然,现在就不好说了。

如今的江南乡试,考官和考生都偏爱文采,破题搞得跟作赋一样,朴实稳重的文风非常吃亏。

陈文学反复品读王渊的卷子,随即拱手道:“学友大才,在下自愧不如。”

“不敢。”王渊还礼道。

不多时,又有两位生员交卷,分别是:汤冔,字伯元;叶梧,字子苍。

席书让他们互相评阅各自文章,接着又逐一进行点评,完全把四人当成亲传弟子来教导。

最后,席书对张邦臣说:“张教授,待考完道试,新生进学之后,你把所有司学生员都组织一下。”

“有何要事?”张邦臣没有直接答应,而是开口询问原因。

席书解释说:“我亲自带他们去龙岗山求学,全部拜在阳明先生门下。”

张邦臣猛吃一惊,随即拜服。

王阳明可是得罪了刘瑾的贬官,席书居然亲率贵州生员,全体拜入王阳明门下,这中间的政治风险简直大得吓死人。

至少可说不畏权贵,这让张教授敬佩之至。

其实,席书跟王阳明接触不多,而且从进士年份来讲,席书还是王阳明的前辈,怎么都没理由做这样的事情。

必然还有隐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