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2页

“十九日便展开攻击?”

西行略感惊讶。为确保机密,十八日军议之后,十九日燕北军必然要展开攻击,但北虏大军十二日才越过句注要塞,尚未深陷于雁门战场,更没有对太原乃至河东造成威胁,其控弦之士也没有精疲力竭,所以燕北军过早展开攻击,过早暴露帝国军队的攻击策略,必然会不利于决战的进行,甚至还会影响到整个南北局势的发展。

伽蓝神情凝重,没有说话。

“是我们有后援,还是陛下在雁门暗中部署了军队,打算突然间夺回句注要塞,把北虏大军拦腰斩作三截,然后围而歼之,瓮中捉鳖?”

这次轮到伽蓝惊讶了。西行的想象力很丰富,但与事实却是差之千里。

或许在西行看来,伽蓝在明知提前发动攻击不利于决战的情况下,却坚持提前发动攻击一定有其原因,而原因当然是帝国军队掌控了战局。可惜的是,事实正相反,伽蓝正是因为估猜到战局已然失控,局势的发展已被北虏所掌控,这才毅然决定提前发动攻击,即便全军覆没了,即便未能重创北虏,也决不能让北虏攻陷了雁门,活捉了帝国皇帝,给帝国以致命一击,让帝国就此不可逆转的走向崩溃。

“我们有后援,明公(薛世雄)调来的两个鹰扬正火速赶赴燕北,正好代替我们镇戍长城,让空城计唱得更长一点。”伽蓝亲昵地拍拍西行的手臂,笑着说道,“至于陛下是否在雁门附近暗中部署了军队,某就不得而知了,但有一点可以肯定,雁门固若金汤,而太原、河东乃至两京的军队正日夜兼程北上。以北虏之狡诈,一旦发现局势不对,必望风而逃,所以,燕北军必需提前发动攻击,以确保把更多的北虏堵截在句注两麓,予敌以重创。”

第三百一十七章 八月十八

听说薛世雄仅派遣两个鹰扬府支援燕北,西行非常吃惊。

“今南北局势已明朗,决战在即,明公为何不倾尽东北道主力进入代北战场?”

这话刚一出口,西行的脑海里便掠过一丝不详之念。伽蓝的崛起速度太快了,虽然他的家世显赫,皇亲国戚,其本人更是功勋累累的沙场悍将,但如此年轻便位居如此之高位,又深得皇帝恩宠,假以时日,其前途不可限量,若说无人嫉恨,那是自欺欺人。难道薛世雄要眼睁睁的看着燕北军损失殆尽,以此来削弱伽蓝的势力,将其牢牢镇制于麾下?抑或,是因为某种不可知的政治原因,迫使薛世雄对伽蓝的态度发生了转变?

伽蓝从西行的眼睛里看到了他的疑惑,微笑摇头,“不要怀疑明公。以我们对明公的了解,他定然另有计较。”

西行起了疑念,心头有了阴霾,但做为薛世雄的老部下,他还是尽量迫使自己往好的方面想,“明公是否认为,一旦始毕可汗和北虏主力陷入我们的包围,突厥人陷入空前困境,叱吉设迫于牙帐和突厥人的整体利益,不得不尽起大军猛攻燕北,继而对我燕北大军形成夹击之势,我燕北大军一旦被敌围歼,则战局必然颠覆。从这一预测出发,明公迟延进入燕北的时间,显然是针对叱吉设,但是……”

伽蓝冲着西行摇了摇手,阻止他说下去,“相信明公,不论何时何地,我们都要相信明公。”

伽蓝嘴里这么说,心里也是忐忑。他倒是不在乎自己的生死,也不在乎燕北军是否会损失殆尽,他已经把改变帝国历史的所有希望都倾注在了这场决战上,即便与北虏同归于尽也在所不惜。他所害怕的,所担心的,正是燕北军的兵力不足,尤其担心叱吉设在决战关键时刻杀进燕北,在自己的背后狠狠捅上一刀,那就全完了,功亏一篑。

伽蓝反复权衡后,于深夜给薛世雄写了一份言辞恳切的书信。一句话,既然皇帝都到了雁门,都在决战的第一线与北虏厮杀,都把帝国和中土的命运维系在这决定性的一战上,那么薛世雄有什么理由不倾尽全力力量参加这场决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