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页

伽蓝深施一礼。崔赜形神憔悴,比上次所见削瘦很多,似乎连发须都已全白,可见他在重压之下也是不堪承受。

“将军劳苦。”崔赜急行几步,伸手相扶。

伽蓝无论在东都,还是在北邙山,都是关键人物,尤其在裴弘策阵亡、独孤武都和司马同宪渡河北去之后,伽蓝坚持留在北邙山作战,其意义就重大了。这一点东都清楚,河内清楚,卫文升和李丹更清楚,而卫文升在岌岌可危之际通令嘉奖伽蓝,更是有的放矢之举。事实上伽蓝就是皇帝派遣到东都战场上的秘兵,是皇帝的眼睛和耳朵,而风暴过后的清算中,伽蓝的呈奏无疑会决定很多人的命运,所以,伽蓝虽然决定不了东都战局的进程,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影响到局势的发展。

此刻,东都战事最为紧张之刻,伽蓝再次进京,不难推测出其承担的使命之重。

崔赜呼吸稍显急促,双手微颤,心中的紧张情绪难以掩饰。伽蓝顺势挽住崔赜的手臂,将其搀扶到上首坐下,自己敬佩末座,崔宝德次席相陪。

崔赜亲自赶到东太阳门,崔宝德又留在这件屋子里,其代表的含义就很明显了,不论局势如何变化,崔氏都要维持与几大势力的联盟,而要维持这一局面,伽蓝是关键,所以,这是崔氏决策层与伽蓝的一次正式会谈。

当然,伽蓝可以拒绝,可以视崔氏的诚意于不顾,直接要求觐见越王或者拜见杨恭仁,而这一“拒绝”的含义就多了,因为在韦福嗣的斡旋下,韦津、李丹、杨玄感、裴弘策和杨恭仁正在商讨是否由代王杨侑继承皇统,假如此事成为事实,崔氏不仅仅被动,就连选择余地都没了。

好在伽蓝没有拒绝,不待崔赜询问,便把近一个月来发生在东都城外的事情详细述说了一遍。

近一个月来,直接影响战局的关键事件,便是裴弘策之死。

裴弘策的死,不但再一次证明了关陇人和山东人之间不可调和的矛盾,而且加快了东都、西京和杨玄感所属的关陇贵族在政治利益上的妥协速度,如果忠诚于皇帝的援军还迟迟不至,那么可以想像,等到杨玄感以武力迫使关中本土贵族妥协后,关西必定失陷,整个局势便对皇帝非常不利了。

好在皇帝派遣的援军终于到了,距离河内河阳城还有七八天的路程,只要西京大军顽强支撑下去,则杨玄感败亡在即。

所以,伽蓝再一次赶赴东都,请求东都抱着破釜沉舟之决心,倾尽全力出城一战。

崔氏没有理由拒绝。崔赜和崔宝德终于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线曙光,只要他们拿下这个功劳,则崔氏必能逃脱风暴之后的清算。但是,崔氏控制的军队数量有限,若想集结更多的军队出战,必须联手樊子盖。说到底,这又是关陇人和山东人之间的一次争斗。

杨玄感攻打东都之前,东都内部的主要矛盾是保守派和改革派之争,所以樊子盖是必然阻碍,为此请出了杨恭仁这座“大山”。现在形势变了,东都内部的矛盾转为关陇人和山东人之争,樊子盖倒成了必然盟友,而杨恭仁则成了阻碍。

樊子盖虽然是山东贵族集团的领军人物,又是改革派的核心成员,但他是否支持出城一战?以东都的有限兵力出城一战,危险性之大可想而知,而且更重要的是,假如杨恭仁不支持,杨恭仁留在城内,那樊子盖无论如何也不会出城作战,可以肯定地说,他出城就是死,你说他会出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