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页

西北道门和西北沙门的斗争自楼观道崛起于西北以来就没有停止过,唯独在周武帝宇文邕取缔佛道两教时期,双方消停了一段时间。宇文邕驾崩后,先帝以大丞相职总揆军政,重新支持佛道两教,斗争旋即再起。

这次西北道门介入风暴,其中一个途经就是通过陇西李氏。现在唐国公李渊已经出任弘化留守,主掌陇右十三郡军事。接下来只要皇帝赢得这场斗争,不但武川系因此获利,西北道门也能从中受益。

西北沙门不会任由楼观道“坐大”,虽然迫于今上继位后不遗余力地提升南方佛教和道教地位,遏制和打击北方佛道两教,双方不得不缓和矛盾,暂时搁置争端,但并不表示双方握手言和了,齐心协力了,而是该斗的时候还是斗,该痛下杀手的时候还是毫不手软。

伽蓝向西北沙门提供了这场风暴的诸多讯息,包括对这场风暴的预测,但西北沙门对局势有着自己的分析和判断。

明概在信中含蓄地告诉伽蓝,西北沙门内部就如楼观道一样,也是派系林立矛盾重重。其中明概上座着眼于未来,顾全大局,愿意与西北沙门合作,而陇西李氏正是双方合作的“桥梁”,但法琳上座反对与楼观道合作,尤其严重的是,他支持杨玄感。

西北沙门内部的矛盾骤然激烈,这正是明概上座亲自给伽蓝写信,并请苏合香转交的原因,而苏合香正是因为这个原因才离开东都,与李建成同赴黎阳寻找伽蓝。

如今苏合香回到了中土,事事都必须考虑到关中苏氏的利益,更要兼顾楼观道的利益。虽然她与河西太平宫交恶,但并不代表终南山或者说终南山里的某些人就会认定她的背叛而将其逐出楼观,毕竟关中苏氏权势显赫,苏道标更是楼观道的上任法主,楼观道绝不会因为苏合香的一时“任性”而与苏氏决裂,所以,现在苏合香的一举一动都必须慎重,像这种事关西北沙门内部的事她绝不能参与。不要说目前她与伽蓝的联姻尚八字不见一撇,就算嫁给伽蓝了,也没有资格参闻沙门之事。

明概上座托她带信,是因为伽蓝信任她,而这封信非常重要,伽蓝也只会信任苏合香转交的书信。

苏合香“避而不见”,以免给各方带来意想不到的“麻烦”。伽蓝心知肚明,而且他在看完信以后,也的确没有心思与苏合香一诉衷肠了。

法琳上座为什么支持杨玄感,原因不言自明,虽然内中肯定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隐情,但那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谁的决策最有利于西北沙门的未来,是长安法琳的决策,还是洛阳明概的决策,而明概求助于伽蓝,显然是因为这段时间伽蓝在河北的所作所为已经清晰证明,伽蓝知道更多这场风暴的秘密,而这些秘密,正好可以帮助西北沙门做出正确的决策。

明概写这封信的时候,杨玄感还没有举旗,局势也还没有恶化,乐观估计,伽蓝还有足够的时间做出思考。如果伽蓝被明概所说服,伽蓝就会听从明概的建议,把有关这场风暴的秘密告诉李建成,与陇西李氏共享机密。陇西李氏现在是西北佛道两教的沟通“桥梁”,讯息共享之后,关陇武川系和西北佛道两教都能从中受益,如此一来,明概就掌控了主动,西北沙门也能在危急关头选择一条正确的路。

伽蓝在舱内缓缓踱步,凝神思索。

师父临死前似乎有意把自己逐出沙门,当时自己因为菩提寺被毁一事愧疚难当,也没有静下心来仔细思考。现在看来,师父临死前显然已经预估到了一些事情,他大概不想让自己成为西北沙门与楼观道激烈博弈的工具,更不想让自己卷进西北沙门内部的争斗,所以他想把自己逐出沙门。他让明镜师叔把母亲的遗物归还自己,实际上就是想指引自己走上回家的路。

师父,你错了,我因沙门而生,必为沙门而死,即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辞。

从已知局势来判断,明概的策略是对的,目前必须与楼观道合作,另外更要利用沙门已有的优势,进一步赢得关陇武川系贵族集团的支持,千万不要因为决策的错误,让楼观道在这场博弈中占据了上风。

法琳所拟策略的出发点也没有错误,也是想维持和扩大沙门的影响力。佛教本来就遭到中土儒、道两家的联手“攻击”,虽然在一次次的斗争中艰难地“活”了下来,甚至越来越得到中土人的支持,但历史上北魏太武帝和北周武帝都曾灭佛,前车之鉴后事之师,对沙门来说,危机无处,无时无刻不在,必须竭尽全力保护佛法。所以,法琳和一部分沙门的耆宿长老、上座、和尚选择支持杨玄感,这是基于他们所获悉的讯息和由此做出的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