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页

长安的军队何时能赶到东都城下?长安距离洛阳八百余里,大军日夜兼程,八到十天内绝对可以赶到东都城下,就算把驿站传递时间和长安决策、集结军队的时间一起算进去,也不会超过十二天。

“代王和越王虽然坐镇两京,但并无调兵之权。”

唐祎直指要害。代王和越王有统兵权,没有调兵权,这是人所皆知的事情。试想皇帝远征,在没有太子监国的情况下,让两个少年皇孙各自镇戍一都,假如授给了他们调兵权,被居心叵测的权臣所挟持,举兵叛乱,那帝国岂不有崩溃之危?

“如果某告诉你,陛下已经秘密下旨,授予越王和代王调兵之权,你是否相信?”

李建成再透机密。皇帝既然有所准备,既然已经派李渊代替了元弘嗣控制了西北军,那么当然有可能授予两位皇孙以调兵之权。唐祎想到了李子雄。李子雄和东莱水师是杨玄感谋划中的一个重要步骤,但因为机密泄露,皇帝下旨缉捕李子雄。由此推及,元弘嗣肯定也保不住了,而皇帝迫于无奈,也只有授予两位皇孙调兵之权,也就是说,李建成的话基本可信。皇帝在第一次东征大败,国内形势危急,朝堂矛盾激烈的不利情况下,一意孤行马上发动第二次东征,极有可能就是给杨玄感设下陷阱,让杨玄感造反,然后借机把朝堂上的反对势力一网打尽,继而缓解朝堂上的矛盾,化解国内危急。

唐祎再不敢犹豫,断然决定背叛杨玄感。

李建成随即拿出决策,就在临清关阻击杨玄感,迟滞其前进速度。

临清关令猝不及防,被李建成拿下。临清关随即由李建成的两个旅和唐祎的四百乡勇所控制。

初六日午时,杨玄挺指挥大军向临清关发动了攻击。

初六日黄昏,伽蓝率禁军龙卫进入汲县县境,与王仲伯的军队迎头相遇。双方稍有接触,于天黑后各自撤出战场。

第一百八十五章 三千里长的防御线

初六日夜,戌时正(二十点)。

杨玄感坐在案几后面,一边摇着蒲扇,一边翻阅着从各处传来的最新消息。

李子雄、杨玄纵、李密、胡师耽、赵怀义、孔颖达、王胄、虞绰等人围坐四周,有的查看地图,有的阅读文卷,有的伏案疾书,众人或凝神沉思,或窃窃私语,或忧色重重……

黎阳的元务本早已把西北人尾随追击的消息传了过来。西北人刚刚离开黎阳,河北各路叛贼便从饥民中冲了出来,猛攻黎阳仓。目前黎阳的形势愈发混乱,而随着水陆粮道运输的断绝,涿郡方面马上就会派军队南下,所以河北叛贼攻击黎阳仓的时间非常有限,那么,他们有没有足够的时间带着几十万饥民离开?假如河北叛贼在危急关头抛弃了饥民,让饥民代他们受过,未来黎阳必定血雨腥风尸横遍野。不过这有利于元务本扼守黎阳,阻截南下大军。

从独孤震、元宝藏这些关陇籍地方大员和赵郡李氏、清河崔氏等河北世家望族的利益来说,他们既然要冷眼旁观等待时局的发展,就要给杨玄感更多的时间攻打东都,那么极有可能让无辜饥民成为迟滞平叛大军南下的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