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页

两年前徐世勣十七岁,与翟让、单雄信等人一起举旗造反。其实“造反”也谈不上,也就是带着一群亡命之徒,把脸一蒙,在大小水道上烧杀掳掠,说白了就是一伙贼人,一群水寇。徐氏本来就是做运输的,有车马舟船,有武士壮勇,有人脉消息,做起“强盗”来当然是驾轻就熟。后来官军围剿,各路水寇们不得不联手作战。在击败了几次官军的围剿之后,水寇们在瓦岗寻了块险要之地筑垒为寨,这才有了瓦岗寨,有了瓦岗义军。徐世勣与瓦岗义军一起成长,在生死重压下迅速成熟,有勇有谋,然诺仗义,扶危济贫,逐渐声名远扬。

瓦岗义军里,若论人脉关系最广的就是徐世勣。这与徐氏所经营的产业有关,先天条件好。比如这次杨玄感把停泊在黎阳城外的各种船只包括皇帝的龙舟都一把火烧掉了,河北各路义军首领都在发愁,难不成一人背一袋粮食走回去?这时候徐世勣来了,徐氏庞大的车队、船队的作用就发挥了。河北人有求于他,就不得不考虑“分一杯羹”给瓦岗义军。

这是一次秘密会面。伽蓝与河北义军首领们都想保持彼此间的“合作”。伽蓝的想法很单纯,他来中土是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其实主要也就是拯救大河南北的无辜苍生,而这些苍生能否活下来,关键就在于能否稳定山东,而山东能否稳定,关键就在于皇帝和朝廷能否正视现实,拿出宽大的胸襟,招安义军。假若皇帝和朝廷“一条道走到黑”,非要以血腥杀戮来镇压山东人,双方鱼死网破,那么年复一年的内战必将摧毁无数生灵。

现在伽蓝唯一能做的,也就是开仓放粮,但内有阻挠,外有重压,伽蓝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

“假若某等帮助将军攻克了黎阳城,将军是否愿意再开一个仓储?”

徐世勣开门见山。

伽蓝面带浅笑,颇有兴趣地看着他,稍稍考虑了一下,问道,“某相信你有办法拿下黎阳城,但按照约定,你们必须马上离开。这是危险之地,群狼环伺,一旦陷入包围,死者无数。”

“我们离开了,将军是否会继续赈济饥民?赈济又能持续多久?”

徐世勣继续追问,很不礼貌。刘黑闼和曹旦微微皱眉,后者甚至对徐世勣连使眼色,担心他激怒了伽蓝。

伽蓝却是不以为意,沉吟不语。

徐世勣所问的这句话,也是伽蓝正在考虑的问题。

杨玄感一道开仓的命令,欺骗了无数饥民,也把皇帝和中央置于两难之境,但考虑到平叛,皇帝和中央肯定要中止赈济,如此一来,不明真相的百姓只会痛恨皇帝和中央,官民矛盾会更加激烈,河北局势会更加混乱。

乘着平叛大军还没有来,皇帝的平叛圣旨也还没有到,竭尽所能开仓放粮是唯一的办法,但伽蓝承担不起这个责任,毫无节制地开仓放粮等同于谋反了。

现在杨玄感走了,去攻打东都了,自己留在黎阳已经没有任何意义,相反,反而会因为放粮一事与义军发生冲突,自陷困境。同时,也会影响到魏郡独孤震和武阳郡元宝藏的利益。在杨玄感没有败亡之前,独孤震和元宝藏要冷眼旁观,要保持“中立”,甚至会暗中“相助”,而相助的手段,无非是利用黎阳城拖住南下平叛的军队。

自己将来若想有所作为,必须掌握更大的权力,而加官升爵需要功勋。留守黎阳仓拿不到功勋,即便攻陷黎阳城,功勋也十分有限,而更重要的是,这损害了独孤震和元宝藏的利益,必然会得罪他们,得罪这两位权贵的后果可想而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