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页

今上修改军制,把十二卫府扩张到十六卫府,其目的不是削弱世家权贵对军队的控制,而是增加禁卫军数量,试图以增加禁卫军的实力来保证中枢对军权的控制,从而为一下步更大力度的军制改革打下基础。由此可见世家权贵对军队控制力之强,这种控制力严重影响到了国策的制定,对皇帝改制造成了空前阻力。

帝国人口增长了,财富增加了,军队却没有扩张,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更严重的是,随着统一时间的延续,除了边军,禁卫军和镇戍京畿以及镇戍大河大江南北的军队因为长时间不打仗,信心和勇气逐渐被安逸生活所腐蚀,战斗力每况愈下。东征失败,与府兵战斗力的下降也有直接关系。

帝国军队的总量应该超过一百万,而禁卫军、戍守京畿的中央军和边军至少占据一半。四年前西征吐谷浑,调用的是西北军、巴蜀军和一部分镇戍京畿的中央军。去年东征高丽,调用的是东北河北河南山东江淮一带的镇戍军,其总兵力是十二个军大约四十万军队,加上行宫人员,台阁官僚,禁卫军,还有运粮的民夫、随军杂役等等,大约一百一十多万,号称两百万。其中渡过辽水,深入高丽腹地,直杀高丽都城平壤的有九个军,三十万五千人,最后全军覆没,据说最后只逃回来两千七百人。

三十万大军深入敌人腹地作战,在缺乏粮草支援的情况下,应该一往无前,速战速决,但大军行动迟缓,各军统帅在执行命令的时候不坚决,而且彼此扯后腿下黑手。到了平壤之后,还是没有决心攻城,而且在未经中枢同意的情况下,以粮草不济为借口,全军后撤,导致与水军夹击平壤的计划失败。

撤退途中,大军横渡萨水(清川江),高丽人半渡而击,后军左屯卫将军辛世雄不幸战死,导致大军崩溃。接下来就是鸭绿水这道天然险阻,高丽人故技重施,再次半渡而击之,崩溃后的隋军毫无还手之力,全军覆没。

最终是不是只逃回来两千七百人已经不可考,但实际数字肯定比这个多,因为九个军的统帅除了辛世雄战死外,其余八个都逃了回来,尤其检校右御卫武贲郎将卫文升,更是全军而还,那么他至少带回来一两万人。这些统帅既然能逃回来,那么他们的属官,还有很多高级军官,还有保护他们的侍从部曲,应该也逃了回来。高丽人的军队没有隋军多,就算围歼屠杀也需要时间,所以肯定逃回来不少军队,但皇帝和他的宠臣们岂能放过这个机会?当然不顾一切抹黑这些世家权贵,一来坐实他们的罪名,二来夺取他们的军权,将他们赶出军队。

结果的确如此。九个将军中,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右翊卫将军薛世雄、检校右御卫武贲郎将卫文升因为是皇帝的亲信大臣,在二次东征前官复原职;左屯卫将军辛世雄战死;右翊卫大将军于仲文、涿郡太守检校左武卫将军崔弘升承担了兵败的全部罪责,除名为民,好在果断“病死”了,没有连累家族;右御卫将军张瑾、右武侯将军赵孝才、左骁卫大将军荆元恒虽然后来赦免了罪责,但未能官复原职,只能回家养老。其他逃回来的高级军官也基本上被赶出了军队。

这一仗,世家权贵遭到重创,他们失去的不仅仅是军权,更重要的是他们失去了三十万军队,这才是毁灭性的打击。

三十万军队没有了,怎么办?皇帝要发动二次东征,军队严重不足,而西北军要戍边,肯定不能征召,戍守京畿的中央军也不能征召,最后还是在山东和江左想办法,于是下旨募民为兵,征召山东和江左平民壮勇加入军队。

镇戍山东和江左的关陇籍府兵是有限的,当他们大部分战死辽东后,没有兵源了,皇帝和中枢就不得不临时修改兵制,大量征募山东和江左的平民入伍。第一次东征,朝廷从山东和江左征调了大量民夫,第二次东征,朝廷不但继续征调民夫,还强行征募壮勇入伍,这导致山东局势急骤恶化。

前年,黄河水患,大河两岸的大小河渠洪水泛滥,山东大约三十个郡遭受水灾。去年,黄河大旱,大河两岸的大小河渠干涸见底,山东受灾郡县更多。偏偏这时候,朝廷还要打仗,要远征辽东,要调集军队、粮草和徭役。中央和地方官府赈灾不力,导致民怨沸腾,叛乱迭起。本来山东人就是被征服者,一直遭到以关陇人为主体的中央和地方官府的欺压,现在没有活路了,当然造反。

无奈的是,偏偏这时候,镇戍山东各地的鹰扬府军队全部去了辽东战场,各地郡县的镇戍力量非常薄弱,就算有郡兵,但因为郡兵都是本地人,根本没有镇压动力,于是起义军以燎原之势,在短短时间内席卷大河两岸,迅速蔓延到两淮和江左。

可以想像,这种形势下,皇帝和中枢决定在山东和江左征募壮勇、征调民夫,只会让国内形势愈发恶劣,只会让更多的山东人和江左人加入到起义军的行列,最终一发不可收拾。

然而,这一次,大部分世家权贵还是支持皇帝和中枢发动二次东征,因为他们需要军队,需要利用东征的机会招募壮勇,重建军队,重建武力,以便维护自身利益。至于国内紧张局势,至于造反的山东人和江左人,他们根本不屑一顾,在他们看来,只要二次东征胜利,大军掉头南下,马上就能扫平叛贼。

皇帝和中枢也是这么想的,他们不担心叛乱者,担心的是世家权贵在控制了新建军队后,再一次与中枢对抗,阻扰改革,另外,皇帝和中枢对这些世家权贵们失去了信心,同时也担心山东和江左平民士气不足,战斗力不足,假如到了战场上就逃,那就完了,所以毫不犹豫,果断决定扩张禁卫军,建骁果,乘着这次难得的机会一方面控制更多军队,一方面削弱世家权贵对军队的控制,不顾一切也要拿到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