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8页

“中土形势已经到了失控的地步?”始皇帝皱眉问道。

宝鼎苦笑,郑重点头,“我认为中土局势正在失控。”

“有何依据?”始皇帝追问道。

“目前局面下,咸阳宫还有退路吗?除了独尊法家、罢黜百家还有其他的办法吗?”宝鼎反问道,“此策一出,关东士人也就没有退路了,只有反抗到底,关东各地的暴乱会进入一个爆发期,而地方势力必然借口兵力不足,财赋不足,在暗中推波助澜,混乱关东局势,以此来威逼咸阳,向咸阳要权力,要财赋,而咸阳为了平叛,为了尽快稳定关东局势,只有向地方放权,如此一来地方势力迅速壮大。”

始皇帝冷哼一声,目露杀机。

“等到叛乱平定了,关东局势渐渐稳定,咸阳打算收权了,但收得回来吗?”宝鼎无奈叹气,“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必然爆发,最终演变为冲突。地方形成割据事实,而中央受制于兵力和财赋不足,又无法实施打击,结果可想而知。”

始皇帝听不下去了,断然挥手阻止,“你和他们一样,也要劝阻朕?”

宝鼎摇头,“危机已经爆发了,现在咸阳做出让步,不会对解决危机有任何帮助,而地方势力也不会错过这个机会,他们必然要让危机愈演愈烈,以此来逼迫咸阳放权。既然危机化解不了,咸阳早晚都要放权,那咸阳还有什么可以退让的?还有什么可以妥协的?”

始皇帝微微颔首,对宝鼎这句话非常赞同。

始皇帝同样没有想到一本书会引发一场席卷关东的风暴,由此可见“分封”贵族集团对“分封”的渴求已经到了急不可耐的地步。

事实上如果不是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加快了“集权”的步伐,事情也不会严重到如此地步,局势也不止于失控,但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不会承认自己策略上的失误,他们只会把责任归咎于“分封”贵族集团。

“分封”贵族集团无奈之下,只好联合关东地区的地方势力逼迫咸阳放权,这进一步激化了双方的矛盾,迫使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不得不加大打击关东地方势力的力度。关东地方势力的基础力量就是关东士人。在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看来,只要把关东士人彻底击倒,把儒家等诸子百家的学术思想彻底摧毁,那么地方势力必然遭到重创,这样即便中央放权,地方势力也难以发展壮大,只待时机成熟则果断收权,如此就必然能遏制和打击“分封”贵族集团,加快中央集权的步伐。

然而,宝鼎则对局势的发展非常悲观,他不但不认同始皇帝和“集权”贵族集团的乐观态度,反而认为地方势力会利用这次机会迅速发展壮大,最终演变成中央和地方的冲突,归结其原因,就是中央即便借助这次重创关东士人的机会打击“分封”贵族集团,但“分封”贵族集团从自身利益考虑,必定会保护关东士人。中央的命令到了关东地区,肯定得不到贯彻执行。

始皇帝和李斯等人过于自信,高估了中央的权威,低估了关东地方势力,最终是自食其果,搬石头砸自己的脚,但宝鼎已经没有挽救之策,只能顺应形势发展,依靠大秦本土力量和强悍的武力来逆转乾坤,至于能否成功,那只有天知道了。

“以你所见,咸阳需要几年的准备时间?”

始皇帝虽然不认同宝鼎的看法,但关东地方势力越来越强大是事实,而咸阳现在不具备威慑地方的实力也是事实,所以中央和地方在这场博弈中都有胜出的可能,假如地方势力抢占了先机,那中央就被动了,中央卫戍军就必须出关远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