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6页

渡淮作战并没有如想像的那般顺利,军资的耗费也越来越大,这导致咸阳不得不一次次命令河北、中原、山东三地郡县加重赋税的征缴,增加徭役的征发,以确保大军在淮南战场上的需要。与此同时,咸阳也命令巴蜀和荆宛两地郡县给予东南战场更多的支持,让东南军队在新年之后发动新一轮攻势,以突破楚国的彭蠡防线。

初春,蒙武和章邯改变了攻击策略。蒙武继续攻打淮阴城,章邯则率精锐南下高邮,切断了淮阴和江东的联系,断绝了淮阴楚军的粮道。

此策立竿见影。淮阴楚军得知高邮失守,粮道断绝,马上放弃了淮阴城,急速撤往广陵、建阳一线,力保大江防线。

淮阴楚军一撤,寿春楚军的侧翼随即失去了保护,项燕和楚军两淮主力随时可能陷入秦军的包围。

就在蒙武和章邯准备率军杀奔寿春的时候,突然从山东传来急报,胶东齐人举兵叛乱,围攻即墨城,而琅琊齐人也占据莒城造反,山东形势骤然恶化。

蒙武果断后撤,率主力日夜兼程北上琅琊平叛。

章邯则率军继续向寿春挺进,但因为兵力有限,不敢贸然急进,这给了项燕和寿春楚军从容后撤的时间。

王翦攻克寿春,王贲、冯毋择、李信率军南下,奋力追杀。

秦楚两军在合肥、浚遒一线相遇,此刻楚国江东、彭蠡两地的援军与项燕会合,两军再度厮杀。

楚军以大江为依托,在大江北岸构筑了一道坚实防线,而秦军在兵力上虽然有优势,但奈何山东和淮北都是新占之地,齐人图谋复国,楚人试图反击,山东和淮北局势在秦军主力渡淮后日益恶化,秦军有顾此失彼之忧,短期内若想一鼓作气击败楚军饮马大江,困难重重。

三月上,王翦抵达前线,打算与项燕决战。

正当秦军蓄势待发之际,从淮北传来消息,楚人在睢水的蕲南一带举兵叛乱,蕲城、灵璧和符离塞瞬间失守,彭城岌岌可危。

彭城若失守,淮北局势必定大乱,淮南战场上的秦军也就陷入了腹背受敌的困境。

王翦本打算孤注一掷,先在决战中击败项燕,把楚军赶到大江以南,占据江淮,然后再回师戡乱,但冯毋择、李信、章邯等将领都反对,一旦决战未能取得预期战果,秦军损失太大,那么不要说夺取江淮了,恐怕最后连淮河都守不住。

这时扶苏、蒙武也急书王翦,请他以中原、山东和淮北局势为重,暂时放弃决战,与楚军对峙于淮南,同时抽调部分兵力北上平叛。

王翦权衡再三,还是放弃了决战之念。这一仗他败不起,而咸阳政局的发展也不允许功臣们在这个关键时刻打败仗。从目前局势来说,渡淮作战的主要目的基本达到,各方势力当务之急是稳定和巩固自己所控制的地方郡县,同时推动秦王政发动西南远征。既然咸阳宫不愿意看到功臣们一鼓作气吞灭楚国,进一步壮大地方势力以对抗中央,那这一仗无论怎么打,结果都是一样,占据整个江淮和占据淮南地区实际上没有太大区别。

让秦王政去远征西南,让中央财政去崩溃,而功臣们则借此机会发展自己的地方势力,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实力对比将因此产生变化,此消彼长的结果就是中央将以更快速度失去对地方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