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3页

麃公的身份、地位和权势都无法与公子腾相比肩,从利益最大化的角度去考虑,让公子腾进中枢以增加本方的话语权,让麃公去统率军队以控制更多的军队和地方郡县,这是最好的利益交换。只是王绾没有想到的是,老秦人和宗室的这次政治“交易”竟然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便开始发挥作用。

太尉公子腾没有发难,他是太尉,主掌军事,又刚刚回京,不合适在这个时候“冲锋陷阵”。

公子豹发飙了。公子豹的爵位已经升至伦侯,但他的职务还是主掌宗室事务的驷车庶长。大秦的二十等军功爵制自实施以来,其爵位名常常也是官职名,这一习惯即便在爵秩制度变革之后,依旧沿袭。

公子豹须发戟张,怒声咆哮。归根结底一句话,为什么外戚屡屡作奸犯科?大秦律法的威严何在?在大秦律法面前,到底要不要遵循公平公正的原则?王子犯法,要不要与庶民同罪?

这就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了。律法是谁制定的?律法实施的对象又是谁?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不过是做为统治阶层的豪门贵族自欺欺人而已,当然了,在政治斗争中,“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是一把无坚不摧的利剑。只要我抓到你的“痛脚”,我就能祭起这把利剑,致你于死地。

关东人冷眼旁观。武烈侯的雷霆一击对关东人有利。楚系还是过于庞大,尤其隗氏和关中熊氏联手之后,新楚系的庞大实力还是让关东人感到了重压。宗室和老秦人显然和关东人一样,不愿意看到楚系卷土重来,所以武烈侯迫不及待地发动了“攻击”。

关东人的选择很简单,支持武烈侯对关中熊氏的打击,坚决把春风得意的隗氏打得“鼻青脸肿”,然后从这场风暴中谋取利益。

廷尉卿李斯紧跟在公子豹后面,以严厉的措词和无懈可击的法理,坐实了熊氏外戚的罪责,并扬言要联合御史,弹劾两位丞相公的失察之责。

追究两位丞相公的失察之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阻碍新楚系和老秦人在这场风暴中谋利。

※※※

御书房中发生了奇诡的一幕,宗室和关东人竟然非常默契地联手了,联手打压隗氏和熊氏。

公子豹并不满足于目前所获得的“成果”,他开始质疑整个熊氏外戚,认为熊氏外戚倚仗权势,公然凌驾于大秦律法之上,故意打击君王和咸阳宫的权威,损害大秦基业,应该从根子上进行“治理”,建议把关中熊氏全部赶出中枢和中央府署。

这一招太利害了,这就是釜底抽薪啊。楚系就是依赖熊氏外戚这棵参天大树而长成,现在这棵大树虽然遭到了狂风暴雨的打击,但因为根基庞大,枝繁叶茂,依旧巍然耸立于大秦。公子豹手段狠辣,要一剑砍倒这棵大树,如此一来,隗氏虽然接掌了楚系,但隗氏这棵树不够大,过去依附熊氏而存在的力量不可能全部转移到隗氏这棵树上,楚系会分崩离析的更加厉害,许多力量为了生存必然转投他系,就像东南熊氏及其所属力量最终不得不转投武烈侯这棵大树一样。

形势如果发展到这种糟糕的地步,隗氏和新楚系将遭到一次可怕的打击。

公子豹这话刚刚说完,冯劫就推波助澜,表示御史府将马上扩大纠察范围,立即安排人手开始纠察整个关中熊氏及其所属势力。

隗状不得不反击,当即与公子豹、冯劫等人据理力争。当前中原决战正在进行,为了确保前线军心,咸阳必须保持稳定,这场风暴必须控制住,最好是将其消弥于无形。